可以说,从殖民时代开始,帝国就一直以“拳头”来说服敌人,在经历了初期的辉煌,中期的徘徊,以及后期的痛苦之后,终于有人认识到,仅仅用“拳头”是不可能统治世界的。
可以说,第二次全球战争即是“倒唐战争”的延续,又是让唐帝国的外交政策出现根本转变的一场战争,而《施鼐兴计划》就是这个转变的标志。
与三年前不一样,这次,薛希岳很仔细的看完了由陆军司令部提交的这份计划。
当时,首相正需要一个办法来解决英国问题。
随后,薛希岳就召见了施鼐兴,在与施鼐兴谈了好几个小时之后,薛希岳基本上采纳了施鼐兴的提议,并且让施鼐兴在陆军司令部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准备与组织相关的工作。
到后来,施鼐兴在严定宇之后出任陆军司令,并且主导帝国推广的“战后世界经济恢复计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的。
当时,薛希岳并没有让施鼐兴立即采取行动,一是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且该计划不可能仅仅只针对英国这一个战败国,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一份计划,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些都需要时间。
战后,英国首先获得了帝国的经济援助,并且是获得援助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因为帝国的经济援助,最终让英国迅速的走出了战争的阴影,其经济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战争结束后仅仅十年不到的时间,英国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到40年代末期,英国经济就成为了欧洲第二,世界第五的经济强国。
同时,唐帝国与英国的关系也得到了迅速的改善,随着唐帝国与英国签署了相关的军事与政治同盟条约之后,英国成为了唐帝国在欧洲与北大西洋最重要的盟国,也成为了唐帝国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最重要的盟国。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当年,唐帝国在英国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进行殖民统治,结果都没有能够同化英国人,可在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仅仅三十年的时间,唐帝国的文化就深入了英国社会,成为了英国的主流文化。
正是这种文化上的认同,加深了唐帝国与英国的同盟关系,并且最终使英国成为了唐帝国在大战之后最为稳定,也是最为忠诚的盟友。
“战后世界经济恢复计划”的受益者并不仅仅是英国,也不仅仅是战败国。
包括的德国,波斯帝国等国家都成为了受益者。
虽然在战后,德国与唐帝国迅速分道扬镳,但是在英国的成功经验让唐帝国认识到,稳定的经济秩序是维持世界和平的基础,因此,在制订相关的援助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将德国排除在外,毕竟让德国经济得到恢复,是防止德国走上与唐帝国直接抗衡,甚至是爆发战争的关键性力量。
到最后,就连日本这个被唐帝国所唾弃的国家都得到了相当的援助,从而恢复了经济。
在采用怀柔政策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力量来维护新的世界秩序。
军事力量自然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唐帝国在战后没有立即大规模裁军的主要原因,可同时,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够的。
因此,在战后,唐帝国着手组建了两个军事政治同盟。
一个是以西太平洋为核心的“松江西太平洋公约组织”简称“西约”另外一个就是已北大西洋为核心的“北大西洋军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这两个军事政治同盟组织都是在战后成立的,并且按照地域分化,将大战期间的盟国,以及由唐帝国控制的战败国划分到了两个集团之中。
虽然在同盟内部,唐帝国的绝对的核心,并且主要就是依靠唐帝国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同盟的集体安全,并且实现同盟的集体利益,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这是两个同盟集团,各同盟国都享受到了足够的利益,并且承担同盟条约内规定的义务。
随后,德国成立了类似的同盟组织,唐帝国也将这两个同盟组织合并,三十多个成员国在唐帝国的松江签订了“泛太平洋与大西洋军事同盟条约”简称“松江集团”而这成为了“冷战”的开端。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可以看出,不管是战后的经济援助行动,还是成立军事政治同盟集团,这些都是从英国开始的。
正是唐帝国在27年初接受了英国投降,并且开始考虑该怎么重组战后的世界秩序的时候才考虑到了这些方面,并且最终采取了行动。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正是英国在战后的地位最终让唐帝国用更为温和的手段,并且通过承认其他国家的利益的方式成为了真正的世界霸主。
同时,也最终研制了德国人的步伐,让德国失去了在全世界范围之内与唐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能力。
在欧洲的范围之内,英国的独立性使德国不可能成功统一整个欧洲,并且因为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德国不得不放弃了吞并其他国家的想法,在战后相继承认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国的独立性。
就算最终德国在这些国家仍然有大批驻军,并且通过成立军事政治同盟机构保持着对这些国家的干预能力,可德国并没有完成欧洲的统一,欧洲也仍然四分五裂,不可能成为能够与唐帝国抗衡的,统一的世界强国。
实际上,在解决英国问题时总结出来的经验后来还用到了美国的身上。
并且对唐帝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都将在战后陆续体现出来。
从这一点来看,英国的意义就更为重大了,唐帝国并没有跌入以往的轮回,最终承认了得到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成为了维持世界安定与和平的绝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