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古迅雷预料到奥里萨巴的美军会向韦拉克鲁斯撤退,在这边部署好了伏击阵地。
歼灭奥里萨巴突围美军的战斗到二十九日才结束。
可同时,古迅雷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加强特瓦坎的包围圈,结果在二十九日夜,就在古迅雷命令两支轻骑兵师向普埃布拉推进,想迫使美军缩回普埃布拉的时候,特瓦坎的美军突围成功,超过3万名美军官兵最终到达了普埃布拉。
古迅雷也不得不终止了突击普埃布拉的行动。
到六月的最后一天,战线上恢复了平静,美军丢掉了特瓦坎与奥里萨巴,随后又主动放弃了失去了防御价值的韦拉克鲁斯,让古迅雷在前线获得了一座重要的港口。
只是因为当时海军还没有打通进入墨西哥湾的航线,所以韦拉克鲁斯的价值一直没有发挥出来,古迅雷仍然得依靠从危地马拉的圣何塞港到古铁雷斯,再到图图特佩克的地面交通线获得作战物资。
艾森豪威尔在主动放弃了第一道防线后,只能死守普埃布拉,再退的话,就是墨西哥城了,而当时美国总统是绝不允许艾森豪威尔主动放弃墨西哥城的。
实际上,从当时墨西哥战场上的局面来讲,墨西哥城的军事价值并不大,重要的是其政治价值。
按照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后撤到克雷罗塔,在这裏组织新的防线,如果将兵力投入到了普埃布拉的防御作战中,同时又无法获得更多的补充兵力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后方的防御力量严重空虚,只要被敌人突破了普埃布拉的防线,就有可能迅速的丢掉整个墨西哥。
而纵深防御是最能够拖延时间的,艾森豪威尔也只有通过拖延时间来消耗对手的兵力,同时获得更多的增援,从而寻找机会扭转战局。
可问题是,当时他已经收到了命令,必须死守普埃布拉,绝不能轻易后撤,更不能丢掉墨西哥城!
无奈之下,艾森豪威尔只能把他找到的部队都部署在了普埃布拉,以及周围的地区,做好了死守普埃布拉的准备。
到古迅雷将他的前线司令部转移到了特瓦坎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已经在普埃布拉集中了超过6个师的美军,以及21个师的叛军(实际兵力不到10万)在他的对面,古迅雷手里已经有11个师(其中5个师减员比较严重)另外还有15个政府军的步兵师(总兵力大概18万)从防守角度看,艾森豪威尔的兵力并不紧张,这也就注定了,古迅雷将与他最大的对手在普埃布拉上演一处攻防大战!
按照古迅雷的计划,第二次战役的最低目的是打下普埃布拉,如果能够一路打到墨西哥城的话,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因此,在结束了扫荡韦拉克鲁斯的战斗之后,古迅雷就在积极的调遣兵力,准备发动进攻普埃布拉的战斗。
而在这个时候,韩绍锋已经首先在海上下手了。
也正是因为韩绍锋发动了进攻牙买加的作战行动,美军不得不调整防御部署,将更多的部队派往了古巴,结果导致艾森豪威尔在七月份的时候没有得到多少补充,而古迅雷则在此期间再次获得了增援。
此消彼涨之下,就算艾森豪威尔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在实力相差过于悬殊的情况下扭转战局吧。
实际上,当时古迅雷与韩绍锋之间就算矛盾重重,可是两人之间也多多少少有点配合。
准确的说,是两人在相互利用。
比如,韩绍锋在确定进攻牙买加的时间上,就是利用了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取得了进展,美军不得不向墨西哥增兵,从而削弱了牙买加岛的防御这个机会。
同样的,当韩绍锋打到了牙买加去的时候,古迅雷立即利用美军向古巴增兵的机会发动了进攻普埃布拉的行动。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绝不是配合,因为两人从来没有就协同作战的问题进行过磋商,仅仅只是在相互利用而已。
也许,这种相互“配合”能够起到一定的正面效果,可是比起有效的配合而言,正面效果也不会明显到哪里去,反而会因为双方的相互顾忌,以及相互利用而最终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美军的指挥官也迟早会发现这一点,如果古迅雷与韩绍锋不能进行更密切的配合的话,两人迟早要在战场上栽跟头。
当时在前线,而且有能力出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有谈仁皓,他与古迅雷,韩绍锋的关系都很不错,同时,谈仁皓的军衔是三位将领中最高的,而且也是最受到尊重的,加上谈仁皓在海军的地位,以及与某些陆军将领(比如罗云冲)之间的良好关系,只有他才有能力出面调解古迅雷与韩绍锋之间的矛盾。
谈仁皓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一直想找机会与两人单独谈一下,然后再把两人叫到一起聊一聊。
可问题是,古迅雷已经将他的司令部转移到了特瓦坎,跑得更远了,而韩绍锋成天都忙着准备进攻牙买加的事,两人都没有时间与谈仁皓吹牛打诨。
在谈仁皓回到了科隆之后好几天,除了去见过韩绍锋一面之外,他还真没有机会与这两个牛脾气的将领单独谈一谈。
另外当时也没有人要求谈仁皓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谈仁皓也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来处理。
到六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在古迅雷送来捷报,韩绍锋已经跟随登陆舰队离开了港口的那一天,谈仁皓收到了这一个多月来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第一封电报,这是一封让他立即启程返回舟山的电报。
当时,谈仁皓还来不及想清楚总参谋长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叫他回去,雷少卿就跑来通知他,送他回国的飞机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