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才来电(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时光如水,奔流不息。新生的中华国正积极地吸纳各种养份,日臻丰满起来。

随着中华国的移民政策在大明王朝流传开来,怦然心动的民众日渐增多,无数满怀希望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涌向东南沿海,然后通过台湾抑或直下南洋,涌向文麻地区。与此同时,上千艘帆船日夜不停地奔波于北印度洋航线之上,中华国数量庞大的工业产品正潮水一般地流向西方,随船返回的是无数的人员与工业原料。

正因为如此,中华国的人口飞速膨胀,文麻两地随之无缝衔接,一座百万人口的新城如同朝阳一般,正一步步发展起来。穿越众发展工业最迫切的人力资源缺口终于不复存在,资金、人员、技术随之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座座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噌噌地冒了出来。

此时的中华国再也不是一个手工作坊,她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日臻齐全、规模庞大的有机体,而且正日新月异中。因此,苗瑞杰等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随之巨增,压地他们喘不过气来。呵呵,那帮家伙再也不复往日的逍遥喽。

不过,海旭阳等随船人员并没有得瑟多久。九月初,在苗瑞杰强烈要求下,伏波号上的穿越人士不得不尽可能地缩编,调整下来的人员随即就被投入到中华国的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一批根正苗红的学员被补充进伏波号,开始触摸到这个穿越众一直对外封锁的海上怪兽。

向古人开放伏波号是穿越众综合考虑后制订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毕竟穿越人员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四十七人,单靠他们根本无法支撑起中华国这个日渐庞大的怪物。当然,穿越众并不能保证那些古人能够坚守最初的定位,毕竟国人一向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随之而来。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非人力能够控制。

一直以来,穿越众都是非常重视造船业与航运业。早在去年七月间,他们就在文莱成立了一所中华海洋大学,其研究方向主要就是船舶制造、远洋运输、海洋地理环境、海洋资源等等。鉴于当前中华国的迫切需要,前几批学员主要学习船舶制造和远洋航运方面的知识,从而保证了中华航运集团日益扩大的远洋运输船队的需求。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工作的细化,中华国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开办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就日益迫切。这不,当伏波号于九月十二日抵达麻拉之后,海旭阳和东方辰等人都被召集到麻拉市政厅,以协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老苗,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工作咱们是急不得,只能一步步来。再说了,咱们总共不过才四十七人,除了伏波号与各部队的硬性需要,能够投入到管理部门的人员真地没多少,算起来分摊到教育部门那就更少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阶段咱们的人员配置必须向教育方面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为各所学校培养出足够的师资力量。如此,咱们才有可能解决技术人员的缺口,并逐步把自己从教育口抽离出来。”海旭阳如是说。

“咱们现阶段急需的是各种技术人才,既然如此,那就大规模地开办技工学校和夜校好了。这样一来,我们这些人就能够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会很繁重,管理、生产、教育、科研等都不能耽误。”

“呵呵,老船长,政~府工作与科研方面的投入维持以前水平即可,眼下主要的任务还是工业生产以及衍生出来的人员培训工作。咱们现在钢铁生产已经步入正轨,配套的研发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当前钢铁组的工作重点是研制生产性设备,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操作人员。至于化学组,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三酸两碱以及衍生品的生产与研发,在保障当前所需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军火、合成橡胶、塑料等工业积累技术。”

“老苗,说起来研发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很迫切,既然如此,你们这帮科班出身的家伙完全可以多抽一些时间投入培训大业中。如此,虽然大家现在辛苦一些,不过,当那帮学徒毕业之后,他们就可以帮助各位处理一些基本的工作,从而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

不过,那帮技术人员并不赞同海旭阳的说法。“唉,学习技术哪有那么简单哟,就拿我们自己来讲吧,且不说大学那几年,真正摸索出来哪个不是又花了好几年时间。眼下这些古人一个个都没有什么专业基础,想要在短时间把他们培养出来根本不可能。”黄鹏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