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114、试航(2 / 2)

“这事我听说了,好象你们准备利用轻质铝合金制造硬帆,而且对传统的桅杆也进行了一些改动。”

“是的,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机械性的配件以减少相关的人力。说白了,咱们只所以采用硬帆结构,主要还是出于人手方面的考虑。如果采用西方的软帆模式,船上的水手至少要翻几番。更何况软帆的操控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熟练人手。”

改良过后的硬帆无论是升降还是调向都可以直接在仓内进行,而且极为方便。这样一来,所需要的人员亦不过三两个人,操纵船帆的危险性和技术性亦大为降低,普通水手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岗,不必象西方帆船那样需要很长的时间培养人才。

“刚才我让工人进行了一番测试,你们新设计的这种硬帆确实比较好用。听说以后的船舶都将采纳这种设计,不知道现在那些帆船能不能进行改造?”

“呵呵,老张,那些帆船有必要改造吗?既然你已经在船厂呆了一段时间,我想你应当知道咱们已经开发出三千吨到五千吨级的船舶,未来它们必将是咱们的运输主力。至于眼下咱们使用的这种千吨级的帆船,我想用不了多久就会逐步淘汰,根本没有改造的价值。”

虽然此前中华国原则上只允许向国外出售五百吨级的商船,实际上在新年来临之前,这个限制已经放宽到千吨以下的船舶。毕竟中华国远洋航运集团所增加的船舶,都已经是一千五百吨级甚至一千八百吨级的庞然大物,对于八九百吨帆船的制造技术已经没必要保密。

更何况中华造船集团现在已经把目光盯在了万吨级的船舶之上,象那种五千吨级以下的船舶设计与生产都已经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并且已经制造出三艘实物。要不是动力系统的生产暂时还跟不上,中华船厂就是同时开工三五十艘大型船舶都没有任何问题。

“呃,海子,我看船厂刚刚下水了三艘分别为三千吨、四千吨、五千吨承载量的海轮,咱们现在能生产配套的动力系统吗?”

“呵呵,老张,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既然老黄已经山寨了三十万千瓦时的联合发电机组,生产这种几千千瓦时的船用动力当然不在话下。要说哪方面有不足,那也是热效利用率相对比较低,只有设计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就是设备的体积过大,小型化将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照你这么说,咱们开发出来的三十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只能达到十万千瓦时左右?”

“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吧,通常情况下只能达到八~九万千瓦时。即使如此,真要是用来驱动船舶,就是咱们伏波号一样不在话下,照样跑地飞快。”

“切,就你们搞的那种傻大黑粗的玩意,真要是用在船上,那咱们除了装燃料之外,也就不要想再装货了。”

“嘿嘿,老黄他们不是一直都在开发高效率的小型机么,象咱们试验船上使用的三涨式蒸汽机与蒸汽轮机,都是两三千千瓦时输出功率的小家伙。要不然,就咱们这一千多吨的船舶,放都放不下那些大家伙。”

说起来这机器动力与风帆动力完全是两码事,对于船体结构强度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为了保证船体结构不会被机器的振动所损坏,机帆船所使用的钢铁龙骨与肋条至少达到普通帆船的两倍强度。正因为如此,这种新型船舶眼下只有中华造船集团总部能够设计和生产,即使是武端那里分厂暂时仍然无法制造这种大型动力舰船。

“说起来老黄这家伙挺牛逼的,我想他们最多看过三涨式蒸汽机的简易设计图纸,知道相关的工作原理,没想到他们竟然搞出实物来了。”

“呵呵,说起来三涨式蒸汽机仍然是往复式蒸汽机,其设计原理原本就不复杂。前世象这种落后的设计图纸早就被甩在故纸堆里,大家都在玩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这些东东了。不过,蒸汽机毕竟有其辉煌的过去,只要有心,复制这种简单的动力系统并不是太难。”

“说起来咱们国内高校的知识体系都比较落后,我想此前老黄他们曾经学习过相关的课程。要不然,从无到有,他们用一年多时间就开发出三涨式蒸汽机,那也太人才了不是。”

“切,咱们国人什么时候缺乏天才,无非就是传统的教育体制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真要是把大家放在美国,说不定美帝早就是咱们黄种人的天下了。”

说起来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的两大聪明人种,真要是释放出他们的能力,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正说着,黄鹏辉亦如约来到了船厂。一番交流之后,三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三艘混合动力船上。在他们的安排下,孔寒等人新开发出来的蒸汽轮机随后就被安装在目标船舶上。之所以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主要考虑参照物是实物,不象三涨式蒸汽机还处于摸索期。(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