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7章 “暸望塔”(五)(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大约在1730年,德国教授的博斯教授建造了一台机器,通过摇动其巨大的轮子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静电力。展示实验的时候引来了一个叫亨利·贝克的英国通讯员,他是这样写到:火花在她的口里闪耀,而她们看起来是那么恐惧而疼痛。

先不提静电火花怎么在人的口腔里闪耀这个问题,穿羊毛衫的人都知道,脱衣服的时候都会引起静电,重点是这个新闻在不久后就被当时在伦敦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看到了,从此之后他开始走向了探索电电道路。

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教授米森布鲁克在做实验的时候无意间发明了一种内外包裹着金属箔的玻璃瓶,瓶口上端接着一个球形电极,下端与内侧金属箔链接,这种瓶子被称为莱顿瓶。

它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电池,里面可以储存很多电能。有天米森布鲁克的律师朋友到他家里做客,不小心触碰到了那个瓶子,导致他差点触电身亡。米森布鲁克为了救他,伸手拉了他一下,结果两个人一起触电。

受了惊吓后,律师朋友说什么都不再碰那个瓶子了,米森布鲁克却带着它全世界到处转悠,当然是谁碰那个瓶子谁触电,还有人被电出鼻血了。这个小瓶子推翻了所有公认的理论,电力是不可传输并且转瞬即逝的,与此同时人们发现要是一个人拿着瓶子,另一个人拿着导体,他们都会因触电而跳起来。

于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实验变成了娱乐,法兰西院士让·安东尼·诺莱邀请路易十五观看表演,让七百名警卫手牵手排队,最前排的是一群教士,当排头的人触摸电极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忽然跳起来。

莱顿瓶的制作简便,而且很容易通过旋转球体或摩擦棒充电,这意味着电学实验不再独属于皇室和富人。

汜减 75 zw. c*om 汜。本杰明富兰克林也弄了一个回美国,然后他发现当雷雨经过风筝上空时,风筝和整条风筝线都充满了电,线上的细丝都伸展开了。当时的线都是用植物或者动物纤维搓的,肯定会有绒毛,就跟静电反应差不多,关键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没有直接用手握着风筝线,更没有用银钥匙引雷,让雷击中风筝。他要真这么干了,美国国父早就见了天父,谁不信谁去试,他要是挨雷劈了还能活着保准上第二天的新闻。

人们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伯明翰有一个娱乐,观众们享受着握着莱顿瓶带来的“过电”的感觉,一开始的惊恐后是多巴胺分泌后产生的快感,伊拉斯谟·达尔文写了一份《关于人类灵魂活动和电电活动相似性的疯狂猜测》。

乔治安娜一直觉得20世纪年轻人跳的“舞”看着像癫痫,19世纪的人是电到浑身癫痫才肯罢休,当然也有用电击来治疗癫痫的……

总而言之,在1747年就已经有人在北安普顿用电力驱动太阳系的仪器演示行星运动了,瓦特制作了一个更精美的,她觉得这个作为礼物送给拿破仑是最合适的,另外还可以小小改造一下,比如在太阳里加上一个菲涅尔制造的新式灯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