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父子君臣(1 / 2)

汉道天下 庄不周 1082 字 1个月前

杨彪回到自己的住处时,天已经黑了。

饭菜放在案上,用纱笼罩着。杨修靠在一旁,一手拿着书卷,一手拿着蒲扇赶苍蝇。听到脚步声,他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父亲。”

杨彪看了杨修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还没吃?”

“父亲未归,儿子岂敢僭越。”

杨修说着,命人取来水,侍候杨彪盥洗。杨彪奔走了一天,脸上沾满灰尘,清洗一番后顿觉清爽了许多。他招呼杨修入座,又命人取些酒来,要与杨修共饮。

杨修很意外,笑道:“父亲此行顺利?”

杨彪扬扬手,掩饰不住眉宇间的笑意。“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杨修眉梢轻挑。“父亲高明,儿子望尘莫及。”

杨彪摇摇头。“小子,不是乃公高明,而是天子圣明。”说完,他沉吟了片刻,再次感慨地说道:“此乃大汉之幸也。”

杨修的脸色变得不太自然,期期说道:“天子……何以圣明?”

杨彪歪着头,斜睨着杨修,眼神似笑非笑,看得杨修坐立不安,只能强笑。

侍从送上了酒,杨彪端起酒杯,呷了一口,润润嗓子,说起了天子的故事。

“中平六年,辛未之变,天子时为陈留王,与少帝出洛阳,至小平津,阻于大河。董卓率三千西凉兵至,少帝恐惧,不能语,天子从容应对,自初至终,无所遗失。”

杨修凛然,面色微变。“九岁幼童,竟有如此勇气?”

杨彪点点头,接着说道:“初平四年,天子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天子下诏曰: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杨修吁了一口气,叹道:“天子虽年少,却有大仁。”

杨彪不置可否,接着又道:“去年三辅大旱,天子避正殿请雨,又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天子疑赋恤有虚,于御前试作糜,乃知侯汶贪浊。尚书令以下皆奏收侯汶考实,天子下诏杖五十,复使侯汶作粥,将功赎罪。侯汶感愧,遂尽全力,饥民多得全济。”

杨修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用力一拍大腿。“妙啊,天子若杀侯汶,虽可明法律,却不免延误赈灾,少不得又要多死几个人。惩而不杀,使其戴罪自效,不失为两全之策。”

杨彪笑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接着又道:“今年二月,郭李相攻,矢及御前,射破帷帘,李傕恐惧,天子安坐不动。十月在新丰,郭汜使人夜烧天子所幸学舍,文武慌乱,天子面色如常。本月壬寅夜,有赤气贯紫宫,人心惶惶,天子安居帐中数日,曾无所动。”

杨彪又喝了一杯酒,目光灼灼地看着杨修。“这几件事,你能做到哪一件?”

杨修脸色通红,沉吟片刻,摇摇头。“儿子惭愧,侯汶事或许可行,其他……皆不能。”

“算你还有自知之明。”杨彪哼了一声,又道:“袁本初、袁公路能做到几件?”

杨修苦笑,低头不语。

“那袁本初子袁显思、袁显奕,袁公路子袁伯阳,又能做到几件?”

杨修一声长叹。

“小子,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杨修心中一动,想起了那天士孙瑞说过的话。

——

次日一早,杨修早早起身,洗漱完毕,来到塬下请见。

刘协刚练完一阵刀法,正趁着中场休息与王越探讨得失,听说杨修请见,多少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