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院里的孩子们忽然就开始“吃香”了, 各种受欢迎。小石头回来说, 他们班一大堆男生围着他问, 你天天跟解放军在一起呀, 还问他摸过枪没有。</p>
“那你怎么回答的?”</p>
“当然摸过呀。”小石头说, “不过我跟他们说了, 小孩子不能随便拿枪, 爸爸不让拿,会走火,不安全。”</p>
这下子, 把一帮子小男生羡慕崇拜得不行。</p>
然后每天回家身上也干干净净的,没有再发现打架一身脏。有一回田大花出门买东西,碰巧看见安亮领着小石头和福妞放学回来, 居然有几个跟安亮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一直跟着送到大院门口, 还亲亲热热地挥手再见。</p>
刘师长给总结了一句,说茂松是搞政工的, 攻心为上。田大花背地里嗤之以鼻, 他那还不是换了个形式的简单粗暴?比谁高明呀。</p>
“原先拦路欺负我们的那些男生, 还有的跑来找安亮哥哥玩, 问他怎么才能当解放军。”</p>
这个年代, 当解放军是许许多多男娃的理想啊。</p>
“那安亮怎么说的?”</p>
“安亮说, ”福妞学着刘安亮的口气,“你先得长大。”</p>
俩小孩说着就哈哈哈大笑起来,田大花也忍俊不禁了。</p>
她发现小孩子还挺会解决问题的, 比如这仨孩子, 似乎是自己发现“辈分”的问题了,小石头还是一口一个“安亮哥哥”,可福妞呢,小姑娘不知啥时候就把称呼改了,把哥哥两个字去掉了,她就只叫安亮。这不就乱不了不辈分了吗。</p>
还有,小孩子们口音也越来越同化了,比如安明和安亮,刚来时跟刘嫂子一样,一口地道的西北口音,一听就知道外地的,安亮长得又俊秀,看着挺好欺负,也难怪有些坏孩子想欺生。还有前边何参谋家的胖儿子,五岁的男娃,满口山东小侉子,一说话别的小孩老学他,起哄,把小家伙气得撅嘴。</p>
福妞和小石头倒是没这个问题,她们本来就算当地人,离得没那么远,口音都差不多。</p>
可是渐渐的,小孩子们都学会说当地话了,也就更好的融入了。小孩子学的快,这一点跟大人可不一样,你看刘嫂子,一口西北口音,一点都不会变的。</p>
于是安亮出了门,当地话张嘴就来,回到家里,跟他妈说话立刻改回一口西北腔,切换非常自如。尤其这孩子是个“皮里刁”,看着老实孩子,肚子里心眼还挺多,渐渐地就在男生堆里混得风生水起。</p>
对于大院孩子们的处境变化,姜茂松乐见其成,然后他适时地跟俩小孩说,你们呀,得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只有自己厉害了,文武双全,其他同学才能真正佩服你们,别人才不敢欺负。</p>
田大花对“文武双全”这四个字尤其赞同,所以,俩小孩必须练一练拳脚,强身健体才行。像她,前世从小跟着父兄习练拳脚,也不是非要去学着当个武将,并非要练成什么样子,目的本身也就是强身健体,能够自保无虞。</p>
她现在也想到了办法,那就是,丢给刘师长,然后她再光明正大地“督促”。</p>
每天早晨,俩小孩早早起床洗漱完了,她就把俩小孩赶去刘嫂子家,刘师长每天早晨在自家院里训练俩儿子扎马步,练拳,先开始学的是部队练兵的军体拳。</p>
然后田大花把俩小孩赶过去了,刘师长就很自然地把小石头拎过来一起扎马步,开始觉得福妞一个小女娃,乖乖巧巧的,没舍得让学,人家福妞自己跑过去学了。</p>
“大花,你这样挺麻烦人家刘师长的。”姜茂松说。</p>
“一个两个也是教,再多两个也是教,刘师长反正每天早晨教安明、安亮锻炼身体,他乐意,俩小孩就跟着一起玩呗。”田大花斜了姜茂松一眼说,“谁叫你自己拳脚不行?”</p>
“我……各有所长,懂不懂?”姜茂松赶紧辩解,“他小时候穷,拜师卖艺学过几年,我没学过,再说我又不差,我枪法很厉害的,上战场拼刺刀咱也没熊过。”</p>
晚上俩小孩写完功课,田大花就借着“督促练习”的名义,在自家院子里给他们加练。她从小将门出身的功底,教俩小孩扎马步,打基础,冲拳,压肩,踢腿,刘师长教的她再给理一遍,巩固加深一遍。于是没过几天,刘师长就跟姜茂松说,你家俩小孩,天赋异禀啊,学得又好又快,这要搁在过去,还真是学武的苗子。</p>
刘师长有时自己还挺奇怪,怎么同样是他教的,小石头的马步比安明、安亮扎得更稳,动作比安明、安亮还要标准漂亮。</p>
于是刘师长瞪瞪眼睛,训斥两个儿子:“好好练!”</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