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1 / 2)

寒门状元 天子 2603 字 2022-12-14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寒门状元 ”查找最新章节!

沈溪行将回朝。

这消息就好像一场地震,随时可能引起京城官场动荡,而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之人便是刘瑾,以前跟沈溪过招多次,刘瑾觉得自己有得有失,甚至隐隐占据上风,但他仍旧不敢轻视沈溪。

沈溪带兵于八月二十二从宁夏出发,计划在九月底回京。而沈溪领兵回朝之事八月二十从宁夏传出,九月初一为刘瑾获悉。

知道这消息后,刘瑾火冒三丈。

“……不是说没有咱家命令,不许给宁夏那边发回京调令吗?为何兵部不听咱家号令?”

刘瑾冲着兵部尚书曹元发火。

就算之前朱厚照给刘瑾下达死命令,让沈溪必须在一个月内回到京师,刘瑾依然没有遵命行事。在他看来,朱厚照根本就不管事,时间观念也不强,总归到时限后有很多办法推搪,根本没必要一早就把沈溪调回京来,令人寝食难安。

谁知在他没有发出旨意的情况下,沈溪还是回朝了,而且听地方上传来的消息,沈溪乃是奉调回京,理所当然以为是兵部暗中搞鬼。

这会儿刘瑾府宅内,张彩、刘宇、曹元、刘玑、张文冕和孙聪都在,这些人可说是刘瑾心腹,至于其他阉党骨干,要么提拔太晚资格不够,要么不能得到刘瑾完全信任。这次刘瑾把人召来,主要是商议应对沈溪回京对策。

至于焦芳,本为刘瑾手下得力干将,但因其跟文官集团关系暧昧,刘瑾现在宁可相信刘宇,也不再采纳焦芳的建议。

现在刘瑾将内阁权力架空,使得内阁从谢迁到下面的焦芳、刘宇、杨廷和几位阁臣,基本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为刘瑾所忧。

曹元显得很冤枉:“公公明鉴,这次可不是兵部发出调令,由始至终兵部没有任何动作,甚至兵部这边到如今都以为西北正有鞑靼犯境,谁敢造次让沈之厚回朝?这件事一定另有隐情!”

曹元一推二六五,好像事情跟他全无关系一样,这让刘瑾更为生气,当下怒气冲冲地质疑:

“那可稀奇了,咱家没发圣旨,兵部也没发调令,沈之厚居然敢擅自回朝,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而魏彬传回的消息说,已经见到陛下御旨……照你们的意思,姓沈的不但擅自回朝,还假传圣旨?”

在场几人不由面面相觑,他们对于西北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刘瑾把控着情报系统,就算张彩和刘宇等人要知道什么消息,都要从刘瑾口中获取,他们有些羡慕曹元,毕竟兵部有自己的情报传播途径。

对于外界消息中断,才是这些人感到不安的地方。

张彩试探地问道:“莫不是……陛下亲自下了御旨?”

“嗯!?”

刘瑾勃然变色,道,“张尚书的意思是说,陛下跳过咱家,给西北那边下了调兵回朝的圣旨……咱家这么多眼线都未察觉蛛丝马迹?”

张彩听出刘瑾语气不善,不敢接话,恰在此时,刘宇好似想起什么事,道:“刘公公,以在下所知,这些日子谢于乔有些不寻常,好似他早就知道沈之厚要回朝,在内阁做出一些安排!”

刘瑾怒道:“那你为何不早说?”

刘宇知道刘瑾对他一直不感冒,闻言干脆闭上嘴,摆出一副恭谨聆听的模样。刘瑾忽然意识到自己对手下过于刻薄,连忙放缓语气,挤出笑容问道:“你且将谢于乔的安排说出来,诸位参详参详!”

“回公公的话,谢尚书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安排庆祝前线将士凯旋的庆典,甚至提议让内阁上疏陛下,请陛下出席并颁赏有功之臣……在下隐约听同僚说沈之厚将回朝,以为只是谢尚书的猜测,未料其早有准备……”

刘宇所说同僚,显然是杨廷和。

因为谢迁有关于沈溪的事情不可能跟打有阉党标签的焦芳和刘宇商议,而现在谢迁在朝中没几个可信任的盟友,杨廷和作为现在内阁三把手,谢迁有什么事只能安排杨廷和去做,尤其是跟翰林院和詹事府沟通之事,正是杨廷和所擅长的。

刘瑾听完刘宇的讲述,不由皱眉:“听你这一说,确实是有蹊跷……但谢于乔怎会提前知晓沈之厚回朝之事?莫非陛下跟他通了气?”

说话间,刘瑾又看向张文冕,似乎想从张文冕身上得到答案。张文冕摇头:“以在下所知,陛下并未召见谢于乔,且最近这段时间,谢于乔深居简出,只是去见了一次英国公,但很快便出来,似乎是被赶出门……”

“混账!”

刘瑾怒骂道,“咱家从开始便看出来,这些老东西嘴上说拥戴咱家,但其实暗地里都在筹谋怎么跟咱家作对……”

孙聪提醒:“公公切莫生气,现在不应该计较沈之厚因何得到御旨,必然是陛下认为公公在召沈之厚回朝之事上不够尽心,才会委托他人。现在更应该商议好,沈之厚回朝后,当如何应对!”

“是,是!”

张彩和刘宇等人都应声不迭。

不但刘瑾忌惮沈溪,连这些朝中阉党要员也担心沈溪回朝会给当前政局带来变数。

刘玑插话道:“以前沈之厚在朝中没什么声望,文武百官根本不当他是回事,但自从他于陛下面前公然弹劾刘公公后,朝中人反而将他当作文官翘楚,如今民间清议对他评价很高……”

刘瑾怒道:“你这话是何意?难道是想说,咱家在民间清议中评价太过糟糕,谁跟咱家作对,谁的声望就得到提升,是吗?”

刘玑发言也被刘瑾呛了回去,不敢再接茬。

张文冕问道:“不知沈之厚大约会在多久后回到京城?”

这问题刘瑾回答不出来,他脑子中对地理可没有概念,至于其他几人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只有刘宇对此造诣颇深,他毕竟在西北任职多年,论资历比曹元深厚多了,当下道:“快的话,大概月余便能抵达!”

刘瑾吸了口气,道:“这么快?”

谁都听得出来,刘瑾对沈溪非常忌惮,曹元道:“公公似乎不应该为一个后生小子回朝之事太过在意。”

刘瑾冷笑不已:“你的意思,是说咱家怕了沈之厚,是吗?咱家是很忌惮那小子,也不想想,论岁数你们都比沈之厚年长,但论军功,论资历,甚至论陛下的信任,谁能超过他?说他是后生小子,你们又算什么?”

这会儿刘瑾心态已经爆炸,原本对于身边人那种谦和礼让的姿态,也因权力欲膨胀,以及对沈溪回朝的担忧,而荡然无存,此时刘瑾就好像一条疯狗,见谁咬谁。

如此一来,谁都不想给刘瑾提建议,都想让别人说话,以免触霉头。

不过张彩对刘瑾很忠心,还是开口道:“沈之厚回朝对公公最大的影响,应该是面圣后胡说八道,尤其是涉及安化王谋逆之事……若能阻止他回朝见到陛下,顺带让安化王早些伏诛的话,或能免除后患!”

刘瑾望着张彩,似乎很欣赏这番话,道:“继续说。”

张彩分析道:“沈之厚回朝,陛下必然会赐见,问及西北叛乱详情,若被陛下知道如今鞑靼并无犯境,对公公的声望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最好不要让沈之厚跟陛下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