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钱,或等于后勤(2 / 2)

可能,张飞曾一口气买了十几头牛准备春耕,又或者,张飞见了好马,能有钱去买。

尤其是,张飞好酒,能知道酒价。

那么,在买牲口马匹酒水之类的时候,若找不到人,可以把张飞叫上。

嗯,可以这样。

李孟羲自忖,找一个通晓全部商品物价的人才不好找,但,通晓部分商品物价的人则好找的多。

大不了,这个人知道锄头的价格,那个人知道镰刀的价格,那么,就找一堆人,把大家凑一起,不就成了。

李孟羲完美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八月三日。

李孟羲在随军采买时,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他把所见所感,一并记了下来。

粗纸摊开,提笔,李孟羲驻笔一想,写到。

“八月初三”

这是时间。

“义军初采买。

买木工用具,锄锹,镰,柴刀,钩,等物,若干。

又买板车十数,牛三头。

酒水八十余坛。

花费无算。

经此,军略所知有五。

一为,盖古之行军之时,沿途采买为后勤保障手段之一。

二为,行军之时,非只粮草需备,财帛亦是必需。钱财一可买一应所需,二在可在需时打点各方,或用在招降,或用在笼络,或用在与某军某人某城某池交好之时。

三为,军中常备工具,不止应有木匠铁匠之器,更要有如锹、锄等可工程作业的工具。且,又不只匠器铁锹。诸般器具或有用之时,纵经年不用一次,但皆应有备。一军所处,等若一城。

一城所需如何,军中当备就应如何。

可不多,但,不可无。

四为,若随军采买为后勤保障手段之一,则必须精通物价之商业人才。

五为,随军商业行为,不等同于普通商业。商人逐利、求利,而军中采买,则应重实用,重效率,而不当究价重利。”

停笔。

李孟羲把方才所写的东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他回顾一遍,又思考一遍。

突然,李孟羲若有所感。

似乎,若是古代的话,最理想的后勤保障手段,是拿钱买了吧。

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沿途随处能买得到粮食,那么,还不如所有车辆全部拉铜钱呢。

一辆车若是两百斤的运力,若拉粮食,只能拉两百斤粮食。

而若是拉铜钱。

一斤铜钱,能买几十斤粮食的吧?

那么,等同于,一辆车拉两百斤铜钱,等于拉了几十车辆粮食。

此是最理想状态的后勤保障手段。

可能,在境内作战时,这个方法才能用的上吧。

比如,从势力中心带钱走到边境,到了地方,把钱换粮。

这样,就能以有限的运力,换到足够多的粮食。

这算是一个方法吧。

于是,已经停笔的李孟羲,抬笔又在墨迹未干的纸上写到寥寥数语。

“第六,军中带财帛,抵边,以财帛购粮,以为节省运力之措。”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