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复合工具思路(2 / 2)

“由此,引而又知,在增加军队应对复杂情况能力的同时,又不增加军备,不增加后勤压力,可用整合通用法。

即,一携行具,可通用为桌、凳、桶。

又可使锄头与三齿耙相合,一物有两用,省却一柄之重。

又可使,一锹可为斧,可为锯,可为锹,折而可为锄,战时可为兵,炊时可为炊具。

此乃,兵工铲。”

写完,李孟羲在布匹上,提笔画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铲子。

这铲子短柄,铲头也不是方的,而是鸭嘴形。

这铁锹两边,一边是刃,一边是一截短锯。

李孟羲给好奇不已的刘备和关羽解释这件神器,“且看,此器轻便,且可砍,可锯,可掘,折起还能当锄头,飞掷而出还能伤人,战时,抓着砍人也是行的,不比斧头差。

再有,放火上烧热,烤个肉,烤个野菜,也是方便的很。”

李孟羲说起后世的神器,一脸的兴奋。

只此一物,能让义军的野外作业能力,提高数倍,更加其轻便容易携带,还不增加多少后勤压力。

刘备关羽拿图细看,惊讶的不行。

一是惊讶这怪模怪样的铲子,二是惊讶李孟羲画的东西活灵活现。

那当然,李孟羲画的可是3d图形。

“此……何物也?”刘备惊奇问道。

“此乃兵工铲!”李孟羲答道。

兵工铲,即是兵器,也可工具。

“好名字。”刘备点头。

李孟羲竟然还有造兵器的本事,刘备叹为观止。

大雨一夜,睡不成觉。

不想,就是这个啥也干不成的夜里,连练兵都终止了没能练,于此夜,却商量出了不少重要的东西。

义务教育,扎营法,睡具,以后组建水军的细则,还有通过提高通用度与组合功能的方式,提高军队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的同时,又不增加后勤压力,这一点,是极重要的军略核心关键。

至于兵工铲,如此好玩儿又强大的一个工具,则属于小玩意儿了。

兵工铲生产难度或许会比较大,其他的,把锄头和三齿耙结合,把各种工具结合,制造难度可能也会有。

但这毕竟是一个思路,一个大大降低后勤压力的思路。

其中的技术难度,则属于可以克服的问题。

若兵贵精不贵多这句话是真理,那么,与其给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配足后勤配备,让这支军队,能发挥数倍于人力的作用,那么其实,配给精兵的兵工铲也好,各种复杂昂贵工具也好,相比维持一支庞大臃肿的非精锐部队,精兵政策的成本其实小的多。

固然,一柄兵工铲,可能比三把刀都要贵了。

可是,养三个战力不强,组织度也不够,一人发把刀就算了的士兵,那这三个士兵的粮草军饷等花费,再加上人力的浪费,其耗费,比一把兵工铲多几十倍不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