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有擒将术(2 / 2)

可受限于人的身高和人体构造,把绳索举到头顶,就没办法把绳子拉紧了。

李孟羲想到的好办法是,把绳子系在枪上,两个枪兵死命抓住枪往两边一扯,不就扯起了一个高高的绊马索了吗?

李孟羲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关羽拂须呵呵笑了,边笑边摇头,笑得李孟羲不明所以。

哪里错了吗?李孟羲疑惑。

随后,经验老道的关羽就跟李孟羲讲解了,把绊马索绑在枪头,为什么不堪用。

其一,战马冲击力强劲,不去绊马蹄而想着把绊马索举高去拦马身,以战马的冲起来的力道,两个扯着枪的枪兵,在战马当胸撞到高举的绳索之时,枪兵会被撞的飞起来的,根本起不到拦截作用。

就算好几个人一起扶枪,力量其实聚不到一块,一样会被撞飞。

再者,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看敌将要逃,赶忙丢出根绳子,两人一拉,绊马索顷刻就能拉好。

要是把绳索绊到枪上,还得先把枪放下,还得再把绳子系紧,太慢了,慢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根本来不及把绳索系好,敌将就已经逃了。实用性太低。

再者,绊马索放低一点,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举那么高,敌将一眼看见,岂不就是提醒前方有人设伏吗?

绊马索最有效的高度,最容易把马绊倒的高度,是刚好卡在战马马腿胫骨,也就是如果以人来类比,是人人小腿骨中间的位置。

且,绊马索最能发挥作用的情况,是在敌将没有看到绊马索的情况下。

因此,绊马索放低,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而像李孟羲所想,把绳索高举,一个敌将也拦不住。

原来如此,李孟羲大为受教。

话题再回到绊马索本身,关羽提到绊马索,是觉得李孟羲想的用渔网抓将不好用,才指点李孟羲一下。

李孟羲脑补了一下绊马索是如何抓捕敌将的。

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好大一群人,士兵们每两人一根长长的绳子,拉紧之后,直接拉着绳子向敌将撞去。

长长的被拉紧的绳子,就像一根长长的竹竿,敌将兵器长度有限,怎么都砍不着拉着长绳两头的士兵,顶多只能一刀把绳子砍断。

砍断一根,就还有一根,敌将还未追出两步,又一根绳子像竹竿一样扫过来,要想不被撞倒,敌将只能再挥刀把绳索砍断。

然后,又一根绳索来了。

能接二连三的把横扫过来的绳索给一个不落的砍断,这是武力值比较高的武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