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现在义军来说,义军的核心战略是,倾吞黄巾以成大,抓捕消化黄巾俘虏,是头等大事。
那么,只要能抓到足够多的俘虏,哪怕抓完俘虏之后,黄巾整阵压来,退却也无妨。
反而,哪怕一日三战,战战取胜,却抓不到多少俘虏,则就有些与义军战略有些不符。
义军的确是要讨贼,但最好是,边打仗,边把黄巾办挺,而不是把黄巾打的散如牛毛,陷入不停的抓俘虏的麻烦之中。
认真考量之后,关羽同意了李孟羲所说的,义军应当不懈努力的抓捕俘虏,尽可能高效的消耗黄巾的有生力量。
也就是,应该打精心设计的歼灭战,而不仅仅是频繁的打击溃战。
李孟羲说的,将骑兵全部配合步兵拉网捉人的战术,关羽并不认可,关羽认为,应当至少留出半数骑兵以为后备,以防有变。
李孟羲一想,这个方法很稳妥。
商量好了骑兵要配合步兵作战,该如何配合,还是难题。
百骑若能如一人,则百十个骑兵,就足以拉成一张大网,把网中的溃兵撵的无处可藏,就如群狼赶羊群一样。
但如今骑兵,虽说个个精锐,但没有统一训练,散战能战,粗略的大致抱团冲锋也没问题,再高级一点的配合,拉网围堵,义军骑兵未必能胜任。
不得已,关羽李孟羲商议一个妥协战术,百骑相互配合既然很难,那么,如果是十骑配合,难度则低多了,若是两骑配合,难度就更低的没什么门槛。
既然是要围堵,截住溃兵,不让其乱逃,那么合围,自然是四面合围,既然是四面,则至少四骑配合,小队配合,一个骑兵围堵一个方向,把溃兵分割包围在一个个小区域之中。
四骑配合,这个难度不高不低,义军骑兵能胜任。
围捕战术有了。
商议更细节问题的时候,关羽说,要慑降溃兵之时,最好是以凶威慑之。
“如何凶威慑之?”李孟羲问。
“杀一人,”关羽淡然道,“纵马一刀剁其头,其头飞血飙,余者胆丧。”
“奥。”李孟羲若有所思,这么血淋淋的吗,“那若是斩一人头颅,再拿其头,掷于众溃兵面前,岂不威慑更强?”
关羽点头,同意李孟羲的说法。
李孟羲不由就朝关羽胳膊打量,关羽的胳膊,比自己腰都粗了,李孟羲道,“若像关将军一般,用六十四斤大刀,一刀之下,能把人一劈两半,肝肠尽洒,此威慑岂不绝强?关将军一人,岂不能慑降千人不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