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围三缺一,取死之法(2 / 2)

震惊的第三处,李孟羲恍然一下就明白了,我方攻城兵力可多可少,但敌城兵力受城墙限制,总兵力是不变的。

十人攻城和百人攻城,死伤到底哪个多哪个少,完全是概率问题。

可以略算一下。

假设,敌军弓弩手水平相等,敌军对我军一人瞄准射击之时,整场战斗其能杀伤我军士卒的概率,假设为十分之一。

那么,城头弓手百人,我百人攻城,此时,城头每名弓手盯我一人,则每名攻城之士死伤的概率,都是十分之一。

问,一场战斗下来之后,死伤大于等于十人的概率是多少?

简单计算是,十个0.1相乘,再与九十个0.9相乘,得概率。

再计算十人攻城,死伤十人的概率。

二者相比较,可以明显得出,百人攻城的时候,伤亡比十人攻城小的可能性更大。

由此,李孟羲弄明白了一个重要问题。

面对敌军弓弩部队的时候,人越多,平均伤亡反而越少,因可分薄敌军箭雨。

反之,如果我方是守城弓弩队,敌军为目标,那么最高的杀伤模式是,视其百人为一人,也就是我军尽可能的朝着对方一个目标攻击,那么一轮攻击,敌军单个目标几乎必死,然后再同时攻击第二个目标。

这是杀伤效率最高的战术,由此可见集火的重要性。

同时,引申出来一个问题,弓弩队朝着同一个目标集火,倒是能做到,可是,该怎么协调人力,该怎么指明目标呢?

李孟羲立刻就想到了方法,用鸣镝!冒顿单于用鸣镝指引攻击,此战术很适合小规模作战。

在守城之时,每五十人弓弩手,其中有一人由经验丰富能判断战场形势的老卒担任,此老卒,用弓和鸣镝,鸣镝红杆红羽,然后,此老卒用鸣镝射向哪里,其附近左右十几几十人就往哪攻击,集火城下敌军。

如此,杀伤效率数倍于各自攻击。

尤其是某些危急时刻,敌军顺着攻城梯眼看要爬上来,此时三两人对着射击,不足以立刻把敌军射下梯子,得立刻附近所有人统一集火才行救急。

如何集火,如何协调人手,如何指定目标,鸣镝是最好的选择。

攻城战术再次更新。

守城战法也再次更新。

守城之士,应安排善射的鸣镝军士来指引集火目标。

此鸣镝士,或可称之为【射声士】。

关羽一直在打量着李孟羲,眼见李孟羲从眉头紧皱的思索模样,到眉头稍缓似有所悟,再到最后,见李孟羲突然笑了,关羽就知道,李孟羲肯定是弄懂了为何人越多,攻城之时,反而伤亡会越少。

“关将军,我弄明白了!”李孟羲抬头看向关羽,一脸自得。

关羽点了点头,看着李孟羲,又道,“百人攻城,伤亡反而小于十人攻城,还有一关键——在盾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