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守城战法之防守反击(2 / 2)

因攻城之时,众士抬梯冲锋,过环首短刀所标记处,往前仍需三十步,地凹凸不平,前又深壕,冲三十步之远,必生偏移。

冒险探查敌城,本为精巧攻城战法,然则偏移生,精巧荡然无存,前功尽弃也。

故,标识之法,必留于城墙之下,不能远留三十步外。

近留标识之法,若井阑造成,可使军士居高临下,丛发赤羽箭于标记处,城根一丛赤色,标记明了。

若无井阑,则可用曳射法,使人射绳箭至墙下以绳为醒目标识。

只是,近城三十步,已至弓弩杀伤之距,城上箭雨连绵,举弓发箭之人,身处险危。

由此,试用一巧法,驻停城上箭雨,妙极。

有草人借箭之法,扎草人百数,夹杂盾阵之中,趋至城下,令军士故意言语激敌,骗其箭矢。待草人遍插羽箭,城上之敌必以为,我军要骗损其箭,是要以待箭空攻城。此时,敌以为识破我计策,必停弓息弩,支箭不发。

如此,敌识破我计谋,则我计谋反成。

近三十步,敌再无一矢,我善射士便可从容射曳绳箭以作标识。

此为大紊小动之策,以大举动为幌,遮掩微小意图。

至曳射之时,因绳箭有绳散绳断之可能,故,绳箭需多备。

绳箭若要射远,则不能系粗绳,当系细绳。

细绳贴地,又难以目视,难起引领标识之效。

故,又有补救之法。

补救之法为,一涂箭绳以赤,二将箭绳绑高,绑高则必须长杆,然徒有钝杆,急切间不能插土而立,故当带枪支为用,既带枪支,不妨带枪旗,旗帜标识更为明显。

而后,绳箭曳射城下,钉楼梯口处,绳牵直,绑旗枪之下,三十步,红线牵引,此标识法,精准之至。

绳箭又可回收,若一射不中,尚能拔出再射,因而,绳箭可极精准,尤胜赤羽。”

曳射法记完,李孟羲稍作停顿,接下来,该写更重要的内容了。

曳射法不过是一个小的战术,接下来的内容则涉及和弓弩杀伤相关的内在底层规律。

“百人攻城,伤亡竟远小于十人攻城。

攻城人数竟与伤亡成反比,而非人逾多,伤亡逾多,此与常理有异,为何?

此中道理,《吕氏春秋》有述,【万人持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此概率也。

城头敌军弓弩,有数也。我一人攻城,城头弓手百人。我千人攻城,城头可纳弓手亦百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