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所谓,摔冠招降法(1 / 2)

呼唤百夫长到面前,李孟羲一看,这百夫长很眼熟,就是叫不出名字,应该是涿州老人。

李孟羲笑问,“方才是你摔的铁胄?”

百夫长含糊支吾着,面有尴尬,“俺没料铁盔不结实,一摔就坏……”

李孟羲闻言哈哈一笑,他此时也瞅见了,百夫长头顶的铁胄有绳子断了,一些甲片系留着。

“坏就坏了,战阵之上,军备损坏在所难免。”李孟羲宽慰,然后饶有兴趣的问,“倒是,你是如何想起摔下铁胄,降黄巾抵抗之心的?这个法子极好!”

听军师说,摔铁胄不仅没有错,好像还做对了。

看边上,玄德公也是在笑。

百夫长忐忑稍去。

而后,百夫长就说了为何方才那会儿,他会想起扔把头盔往地上扔了。

原来,这百夫长是涿州老人。曾经涿州城下,招抚四境黄巾之时,当时令乡勇们带着民夫去河边洗澡时,特有一令,令到了河边,让什长们先下河作为表率,省的流民们误以为是要把他们赶下河想害他们。

这个百夫长当时还是伍长,有过领流民下河的经验,也就知道为何要带头下河,是要取信黄巾。

因而,此次把黄巾围在河边,干叫黄巾投降,黄巾不肯降。

两下对峙的时候,黄巾里有人问,问投降了,义军杀人不杀。

这一问,百夫长就想起了昔日取信流民的前事来了。

然后,再一想,该如何取信黄巾让其投降,百夫长就想起了头上铁胄,抓起往地上砸了。

铁胄是最好的随手往地上砸的东西,若是丢兵器,不妥。

为取信黄巾,让黄巾投降,把手里的刀剑丢了,这不叫取信了,而是会让自己置身险地。

敌军降与不降,还是两说,而若为劝降,丢了武器,敌军说不得看有便宜可战,说不得就杀将过来了。

而铁胄,这玩意儿于搏杀只是小用,丢了一个铁胄,稍降防御而已,手里刀枪在,威慑不减。

再者,头盔,或者说冠,帽子,为礼仪最重之器。

马超会挑着张飞的头巾挑衅,“张翼德,汝头在此,敢来取否?”

张飞也会挑着马超的头盔,喊,“马超,汝头在此,敢来取否?”

由此可见,以盔为誓,敌军也能信上三分。

很明显,此次百夫长一个急智,铁胄砸往地上,同队之人从之,立刻就让黄巾相信,投降不会被杀,于是弃兵者众矣。

若不是此百夫长急智,黄巾不可能这么快的投降。

黄巾投降慢,抵抗久,我军伤亡则会大一些。由此可见,这百夫长摘盔掷地之法,竟然还能有效降低我军伤亡。

边上刘备告知百夫长曰,“此次做的好,记你大功一件。”

百夫长面露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