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早上巡营时,撞见李孟羲哥俩,瞅见李孟羲手里拿着一块大石头,跟小砖两人蹲在那里嘀嘀咕咕不知干嘛。
关羽觉得奇怪,凑上来,探头问,“羲儿,你拿石头作甚?”
正拿大石头砸小石头的李孟羲抬头看见关羽,把石头举起,认真问,“关将军,你可知有何拿石头做武器的路数?昨夜俘虏暴动,好几人就是被石头砸伤了,你瞅,石头上还有血。”
关羽接过石头一看,石头上还真有血。
至于李孟羲问,拿石头做武器的路数……
关羽沉思片刻,还想起来了,关羽点了点头,“有,飞蝗石耳。”
“飞蝗石……咦?”李孟羲一听,眼睛一亮。
飞蝗石听着耳熟啊……封神演义里,邓婵玉不就用飞蝗石吗?还有,似乎水浒里,没羽箭张清,也是用飞蝗石,砸人一砸一个准。
有意思了。本来以为,封神也好,水浒也好,这些小说会杜撰一些武器,飞蝗石这玩意儿李孟羲就认为是杜撰的。
战场搏杀,怎么可能有用石头做兵器的,还有,面对披甲单位,石头有个毛用。
然而昨晚,还真就有几个披甲士被一石头砸中面门,当场晕乎了。
现在想来,封神也好,水浒也好,这些演义小说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其本质还是根源于当时社会基础。
肯定是古战场是真的有人拿石头做武器,并且杀伤力还不错,尤其是阴人对付重甲单位不错,要不然不会封神水浒两部小说,武艺稀松的邓婵玉和张清,都能跨越巨大的武力值差距,打的敌手鼻青脸肿。
由此或许就说明,飞石这玩意儿,又快又准,特别适合用来阴高手。
李孟羲对飞蝗石兴趣满满。
关羽见此,便把飞蝗石相关讲了一通。
“这石头太重,不好。”关羽掂了掂手里碗大的石头,说到,“若用飞蝗石,可去河边找鹅卵圆石,再做一皮囊,系于腰间。用时,取石既发,十几步,发石无不中地。”
李孟羲点了点头,明白了,飞蝗石最好是鹅卵石大小的石头。
也对,鹅卵石大小合适,很合适用单手持握。
再一个,相比不规则的石头,鹅卵石手感非常好。
因为封神和水浒两部小说中,各路猛人们遇到飞蝗石,个个吃瘪,因而李孟羲推测,飞蝗石可能非常适合用来打那些武力值变态的猛人。
至于飞蝗石的威力,石头的威力,李孟羲还是表示怀疑。
关羽亲自带李孟羲去试了一下飞蝗石到底威力如何。
二十步,树一草人。
关羽约莫了石头的手感,眯着眼看了一眼靶子,然后跟捡土砸狗一般的姿势,石头举高,手伸开,猛地用力一掷。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