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教导队(2 / 2)

新兵教官都没辙了,他耐着性子,“……边上的人不动,不在边上的,倒是动啊!”

又交代了一遍,再下令,第三遍口令了。

一声向左看齐的口令下达,排头的人不动,其他的人都动。

按说,合理了。

可新兵教官觉得很是古怪,哪里错了?

一想,明白了,令一下,头是得猛甩过去,有气势一点,慢腾腾的,跟个摇头虫一样,看着可不就不对。

想通了这一点,新兵教官就又交代,往左看,得头猛地往左甩。

接下来,教官重新又下达向左看齐的命令。

这下,练着后边的,新兵们却把前边的忘了,排头的人不该动的,让向左看齐排头的第一个人也猛地一个甩头。

新兵教官都不知该怎么办好了。

李孟羲就在一旁,瞅着这个教官忙活来忙活去,少说二十分钟,依然没把简单的一个向左看齐给讲明白。

这肯定是教官能力的问题,这个表达能力不足,这个教官知道向左看齐该咋看,但就是说不明白。

看这个教官练兵练的如此艰难和生疏,李孟羲突然想到,如今的练兵方法,有重大缺陷。

有一个俗语叫做,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反之,只要看见一眼猪,就知道猪是怎样跑的。

李孟羲意识到,新兵教官们,一人练三十人,教官独自一人展示立正,稍息之类,还好,一个人就能展示“猪是怎样跑的”。

但像向左看齐,还有对正之类,教官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展示,凭三言两语,也很难把动作要领给讲清,费力讲半个时辰,还不如亲自看一遍高标准的队列向左看齐到底是怎样的,来的容易理解。

也就是,要教队列动作,首先得让新兵们脑海里有个印象。

现在则是,几万新兵,大多数不知队列到底是怎么样的,让他们去对正,他们如何知道啥时对正。

李孟羲觉得,得需要一支用来专门做演练的队伍。

可称之为,教导队吧,队列教导之队。

李孟羲决定去找一些人手,人不需多,二十个老兵足矣。

可现在,会队列的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全分下去了,区区二十个都不好找。

想来想去,李孟羲决定去把【骑】,【弓弩】,【匠营】几营的队列训练先给停了。

这些个骑兵兵员弓弩手兵员,本身不用训练,就拥有不俗战斗力。

再者,骑兵兵员上马就能作战,队列训练一时半会儿,几乎提升不了太多作战能力。

弓弩队,也暂时不需要队列水平,能拿起弓弩,能稍微一排站好,能对着敌军射击就够了。

还有,什么铁匠,蔑匠,金器匠人,造船匠人。这些匠人就算能训练的有战斗力,李孟羲也舍不得去把这些珍贵的匠人拿去消耗。

与骑兵兵员不同,民夫之类,要想最快的拥有战斗力,则必须先齐队列。

故而,李孟羲认为骑兵兵员的队列训练暂时停了也无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