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智。
就如现在,众人一块商议作战安排,集众人之智,一定比一个人思考严密的多。李孟羲和关羽都没意识到旗帜的问题,边上刘备就查漏补缺了。
旗帜有了,只需一杆上绣董字的大旗,足以让涿州军的伪装逼真上好几个度。
有了旗号之后,若直扑巨鹿城,当先遇到的,可能是在城池四周就近巡逻的官军哨骑。
遇哨骑,该如何应对,李孟羲觉得此处可能会出问题。
李孟羲于是道,“我军轻骑若遇官军哨骑,且记,严令轻骑沉稳以对,绝不可一见官军骑兵立拨马回转。
若如此,官军哨骑若机警,立时察觉有异,立回禀上官,若官军守将谨慎,便立下令严防城池,于是,因小有疏忽,便致使我军夺城大难。
故,探路轻骑,必选机敏之士,并严加交代,统一说辞,不使有错。”
李孟羲所说,众人深以为然。
然后紧接着,李孟羲带头,和关羽刘备张飞模拟了一下轻骑遭遇官军哨骑的可能情况。
不外乎是,官军哨骑一见有陌生骑兵,立刻拦住问,“你,站住!什么地方来的?”
或者也不会问。
但是李孟羲觉得,无论官军骑兵问是不问,本着尽可能打消对方疑心的目的,涿州军骑兵都该上前随便攀谈两句。
李孟羲甚至想好了说辞,甚至模拟了十句以上可能的交流,官军骑兵可能说什么,我军骑兵又该说什么。
李孟羲在那里,对剧本一样喋喋不休,渐入状态,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满脸讶然之色。
“……若官军骑兵问是哪来的,得过去说,是董卓麾下。
嗯,人是问去哪的,孤零零一骑骑兵往城池方向靠近,很是古怪。
说是有军务?此或许可蒙混过去。
但,万一官军骑兵再问,是何军务,该如何支应过去?说军务不便告知外人?
这能糊弄过去也还好,万一,人家死揪不放,非问军务,如何应对?”
“……再有,若官军哨骑,当真以为我军轻骑也是官军,其热络相邀,请我军骑兵入城歇息,如此岂不尴尬?入城则有暴露之可能,不入城,则使对方疑心。”
“还有,某想起,我军游骑商队四处采买之时,曾令其身带钱财若干,路遇乡人,使钱财赂之,而后问踪寻路,以为便利。
效仿此法,令游骑携带钱财,若遇官军哨骑,使钱财贿赂拉拢,可降其疑心。”
“用伪装法又如何?
我军不必再假装董卓麾下,只假扮一过路乡人,如此,若撞见官军哨骑,则不需以军务以董卓麾下搪塞之,于是,少许多破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