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建火炕遭遇的麻烦(2 / 2)

大汉工技水平高超,李孟羲再一次感慨,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偶得一建造良法,土炕,承重的桥梁,城门洞,战车,等等所有需要承重的结构,都可以用这个穹窿方法。

依照习惯,李孟羲从腰间拿出笔和一小卷白绢,毛笔被冻的邦硬,李孟羲把毛笔笔尖放嘴里放了一会儿,化开了结冰的墨水。

“呸!”一口吐掉吐沫。

提笔,李孟羲很认真的记录下方才匠人所画的穹顶结构,期间他连连照着匠人的草图看。

匠人们都觉得活泥垒土这玩意儿不值一提,然而见李孟羲慎重无比的将匠人自己都看不起东西认认真真的记下来,第一次,匠人们有了被尊重之感,匠人们第一次有了错觉和迷茫,他们错觉,自己个挺重要?他们错觉,就垒个土而已,值得拿白绢记下来?

画完了穹窿结构,李孟羲备注下,【火炕,桥梁,门洞,攻城车辆,等等需承重结构,皆可用穹窿。】

记完,李孟羲把白绢叠好,揣进怀里。

李孟羲比匠人们更熟知火炕,李孟羲清楚知道,火炕不仅仅是一张床而已,还可以是大通铺,是很长的一整张床。

带着匠人们,李孟羲去找适合建火炕的地方,满城巡视,满城都是断壁残垣,苍凉的很,好屋子没几座。

最后,李孟羲索性去伤兵营,直接在伤兵营那块找地方建。

垒炕所需,泥土,麦秸,还有泥刀,还有模具。

到需要模具的时候,李孟羲又后悔把木匠们全都调出去了。

就说,木匠作为一个万用工种,能解决九成九的突发技术问题。

木匠们所需的模具是垒穹窿时起支撑作用的半圆支撑架,不管这支撑架做着好不好做,李孟羲坚信,若匠营的木匠们在这儿,一会儿就能把架子做好。

可,木匠们一个不在,无奈的很。

最终,实在没模具用,建造匠人们说用大桶也行,这才勉强解决了问题。

建造所需的黄泥,李孟羲派好多人提着筐子背着锄头出去挖土去了。

所需的和泥的水,城中就有水井,就近担一些水很方便。

和泥的麦秸得处理一下,得弄碎一些。

铡刀没有,但军中人力充足,环首刀咔咔一阵剁,碎麦秸剁了一堆。

很快,没用多久,一切准备充足。

开始搭建火炕,匠人们先把桶一个接一个对起来,排了长长一横,然后用扁担挑着黄泥,直接把黄泥往桶上倒。

片刻之后,待黄泥有一定数量了,匠人们拿着破木板砍成的泥刀,把黄泥一点一点往桶上糊。

伤兵营平日无事,很闲,无所事事的伤兵们觉得有趣,不少人一瘸一拐的出来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