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按编制分,则有枪旗,百人队旗,将旗,帅旗等等。
李孟羲认真思索着,他想起来了,当时有关旗帜系统的考虑,包括这些——
软旗和硬旗各有优劣,硬旗可以扛风扛雨,纵是下雨天,旗面依然挺展。但是,硬旗需要用竹篾编出框架,旗面很沉,硬旗就很不适合作为小型旗帜。
比如一什之中,有枪旗一杆,枪旗多是什长所持,所谓枪旗,不过一杆长枪,上绑一小旗而已,此枪旗,不占编制,既是标识旗帜,又是战枪,什长拿着枪旗作战,根本不影响使用,反而,枪旗上面的旗帜还能挥舞起来遮挡敌军视线,反而能有额外妙用。
在什一级的枪旗上,用硬旗就不合适,硬旗太笨重了,往枪上一绑,枪头沉的没法用。
故,什一级的旗帜,必用软旗。
而软旗的优劣点则是,优点是,软旗轻盈,结合兵器不太干扰作战,同时旗面面积很大,远比硬旗大的多,战场上更加醒目,且软旗能舞动起来,旗面招展之时,动感与力量感十足,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但软旗不足之处是,下雨天容易被雨水淋湿,旗帜伸展不开,在恶劣天气下作战,旗帜耷拉成一团,在混乱的战场,士卒找不到旗帜在哪,就没办法有序聚集,很容易混乱。
所以,重要性比较高的旗帜,比如全军帅旗,比如千人队队旗,能用硬旗便用硬旗。
而软旗最好用于低级旗帜系统。比如什一级,比如百人队一级,这些低级编制中,什长百夫长时常需要作战,因而,百人队级的旗手,尽可能要兼顾旗手与战兵的职责,既,不需要上前厮杀时,枪旗竖起就是一个百人队战旗,战斗激烈,人员伤亡大的时候,旗手也不能置身事外了,此时,旗手也得下去厮杀。
此种情况,如果百人队一级的旗手,手里拿着的旗帜太过笨重根本没办法作战的话,那么,每一个百人队,就得有一个旗手是无效作战单位。
敌百人皆可战,我军每百人就有一人没办法作战,劣势太大。
故,低级编制中,旗手最好是能战兵与旗手兼顾,低级编制中的旗手的职责从而对旗帜的反向要求就是,旗帜既可以竖起当作旗帜,又可以端平当做枪旗来刺杀敌军。
要旗枪两用的旗,必然得用轻盈的软旗,而不用笨重的硬旗。
再结合黄巾力士来看,黄巾力士现在人数少,也到三百多人了,且黄巾力士势必不会局限于这么一点点人,日后必然扩军。
所以,黄巾力士的营旗必然是百人队以上的级别。
所以,软旗就不考虑了,李孟羲觉得黄巾力士的旗帜用硬旗的好。
要做硬旗,就麻烦了,除了得有人缝制旗面,还得有人编旗帜框架,还得木匠们参与,需要数个工种统力协作。
再有,旗帜结构除软硬之分,还有平面与立体之分,有时,战场范围大,旗帜只前后两面,那就只有前后的人能看的清楚,侧面远一点就看不到旗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