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月阵的月牙,多像一个张开着的大嘴,雁行阵那斜长的两个一字长蛇阵,又细又长,岂不就是送上门的食物?阵对阵相冲,雁行阵的翅膀,一冲就冲到了偃月阵的月牙中了,偃月阵的月牙,可是个标准的半圆包围圈。
可想而知,对方骑兵冲到半包围圈中,立时将迎来一百八十度方向的箭雨狙杀。
雁行阵长于两翼骚扰迂回,可雁行阵,两翼拉的太长,兵力前后太分散,对上厚实且拉开了包围的月牙状的偃月阵,将被层层围杀。
大为受教的李孟羲舒了口气,他郑重的点了点头,“原来,偃月阵还能这样用。原来,还可以多个偃月小阵齐用。叹为观止!”
关羽呵呵笑了,“便是如此,某也未说,只能一阵对一阵啊。”
妙啊,好一个,没说只能一个阵势对一个阵势,打仗也不是强制要求一个阵型要必须对应一个阵型。
就这一句话,瞬间引领李孟羲到了新的阵略高度。
一瞬间,李孟羲思路开阔了很多。
他想到,敌若一阵压来,我固可以一相克阵势逼去,但还有另一种选择,我可以以数个小阵对峙敌方。
诸如雁行阵的破阵之法,敌以雁行阵杀向我两翼,我则以两个偃月小阵,截杀住他雁行阵的两个小枝。
又如,敌若一整个大方阵压来,我可以也以一整个大方阵压去,亦或,第二种方法,以多个小方阵凑成阵线,然后反压过去,和整个大方阵相比,小阵少了些稳固,但多了些灵活性和分而围之左右合围的战术选择。
想通了一切,李孟羲不无感慨,“某本以为,可克雁行者,会是锥阵,结果竟是偃月之阵。”
说到锥阵,李孟羲眉头又皱起,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骑兵长于迂回侧袭,亦长于冲锋穿凿。
可若以骑对骑,骑阵与骑阵,是迂回胜于冲锋?是冲锋胜于迂回?同等兵力,雁行与锥阵对敌,胜者会是何者?”
李孟羲不解的看向关羽。
李孟羲这一问,也把关羽问住了,问的关羽眉头皱起。
良久,关羽道,“雁行与锥形之阵,并无相克。
若说雁行与锥阵,谁胜于谁,这……”
关羽不能说清究竟了。
如李孟羲所说,骑兵绕向两翼,侧袭合围战术,犀利非常,可骑兵组成锥阵冲锋穿凿,也是骑兵主要的作战手段。
可到底,两支骑兵对战,一方当中聚兵组成锥阵,对两翼迂回的雁行阵,是锥阵胜,还是雁行胜?
是锥阵冲散了雁行,还是雁行把锥阵左右夹击了?
陷入了难题之中的李孟羲与关羽为求一解,推演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