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了犁地,李孟羲突然想起了一件重事,他问关羽,而今大汉,土地年可产粮多少,一人耕耘多少亩地,才能吃的饱饭。
关羽想了想答,“若是风调雨顺,一亩地,大抵可得粟三到四石。”
“至于多少斤粮,才能终年饱食,”关羽略做思索,“得九、十石,或能饱腹。”
李孟羲略算了一下,“一人年耗粮食在十石左右,而亩产才三四石,也就是,年景好时,一人需耕田三、四亩,才方能果腹度日。”
关羽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李孟羲不由朝屋子外看了一眼,虽说最近几日,雪停了,但是依然寒冷,而且清楚记得,汉末乃是又一个小冰河期,在东汉末年,光照不足,温度不足,自然灾害频发乃是常态。
单单一个“年景好时”,就是此年及未来数年十数年所盼都盼不到的奢望。
有考虑到田地减产乃是必然,李孟羲想了想,好年景三四亩能饱食的话,那如今可以直接人均分五亩,这样,产出虽有下降,但人均得粮依然够活。
李孟羲计算好的便将分田数目告知关羽,他道,“待春来雪化分田屯田之时,可以人均分田地五亩,如此,人人可足食也。”
关羽皱眉看了李孟羲一眼,“不妥。”
李孟羲愣了下,“为何?”
“只五亩,不够。”关羽说到,不待李孟羲再问,关羽打量了李孟羲一番,然后突然笑问,“羲儿,你是没种过地吧?”
“……没。”李孟羲露出尴尬,他忙问,“是某漏算了哪里吗?”
关羽想起来了,自家军师幼时便跟异人往山里求学,农桑之事,不熟也对。
明明是李孟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结果关羽看来,反还觉得李孟羲果然是世外来人,超凡脱俗。
关羽将耕作的要点一一讲来,关羽道,“羲儿你只分五亩地,五亩地种粮是够吃了,然,不能可着五亩地连年种,得轮耕,好地两年一轮,差地得休耕三年之久……”
关羽这么一说,李孟羲恍然大悟,轮耕啊!忘了这一茬了。
古代土地肥力贫乏,又没有足够的肥料,便只能是耕一年休两年的轮作模式。
所以,虽是五亩地产出的粮就足够一人口粮,但是,人均得十五亩地才能保证年年有五亩可耕之地。
想到这里,李孟羲明白了为何古代,“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前还觉得,区区五口人得种一百亩地,种的过来吗?粮食亩产得有多低才得种一百亩才能活?
现在明白了,五口之家,人均土地二十亩,若三年轮耕,一年人均所种土地为六亩,此数目虽不少,但人力可达。
同样,人均年耕种面积六七亩,六七亩地产粮养一个人,这才恰当,而不是得二十亩地真的才能养的起一个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