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得多分上几亩。
若按十税一的话,十二亩地,加十分之一的税田,当为,十三亩两分。
要是十五税一的话,十二亩加十二亩的十五分之一,为十二亩八分。
也就是,百姓人均十二亩八分地,按两年一轮,年种六亩四分,种的这六亩四分,六亩够自己吃,四分上税。
李孟羲计算了一通之后,他说到,“某知巨鹿有地两千万亩,我军总有十五万人,若照十五税一分地,人均分地十二亩八分,那十五万人,共需地亩为,一百九十二万亩。
而余下,一千多万亩……”
算到这里,李孟羲沉默了。
不细算不知道,一算他吓到了。
按人均十二亩地,若巨鹿田亩两千万这个数字没错的话,那巨鹿的土地上限是能养三两百万人的。
可现在,军中流民黄巾只有十五万人,巨鹿郡地方或还有隐藏人口,可以巨鹿县为例,李孟羲也曾下乡看了,乡下说是十户不存一也不为过。
整个巨鹿隐藏着的额外人口能有多少?就算能再有个十五万,再有个三十万,再有个四十五万,加军中的这十五万,才六十万人。
六十万人,对两千万亩的土地,李孟羲发现,没人了,哪怕大人小孩儿都分了土地,哪怕一人分三十亩,地依然还有剩的。
黄巾动乱一场,巨鹿的人口或逃或死,整个几乎空了。
李孟羲默然,他此时懂得,原来说古代战争,说十室九空,原来不是夸张的描述。
开春在际,种不了那么多的地,还是得种,总不能荒着。
李孟羲欲把巨鹿全部掌控在手,所有的土地全部收归义军所有,然后,均分土地。
巨鹿乡间散落百姓,待开春屯田之时,也要一并纳入义军掌控之中。
关于屯田计划,李孟羲是想依托义军现在的编制,然后按编制分散成一个个屯田所。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存续编制。
义军大体全是黄巾旧部,可义军之所以能比黄巾强大数倍,一个关键原因,黄巾没有编制,而义军在一路征战中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勉强把编制建立起来了。
有了初步的编制意味着,十几万人几十几十人的一个一小队,行军时能跟着自家队旗,走几十几百里前后队列依然不乱;有编制意味着,若是大战,队列如果散了溃了,只要散的不太厉害,民夫士卒们在几十步距离内,能重新找回到自家队旗下边,能重新聚集;有编制还意味着,有了编制,便能有了基本的有秩序的管理,意味着可以军令从上到依次下发,意味着军粮分配可以按队供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