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既然搬迁过来了,就迟早得懂规矩,今日不知吃饭得排队,明日也得知道。
正是有这样的考虑,所以刘备任由战兵去拉扯训斥。
一段时间后,粗鲁的战兵从前训斥到后面,把村中几百人全部给拉好了队伍,然后朝前边喊了一声,示意可以开始分粥了。
分粥开始,前边排头的,乃多是村中年轻后生,此微妙细节正显示出村人们的戒备和不安,村人们对义军不信任,因此对义军的任何行为都防备着,哪怕是分粥也防着。
为首的年轻人走到粥棚前,也不敢开口说话,拿眼看着。
伙夫从筐子拿起一个大木碗,满打一勺粥,又添半勺,旁边人拿着小勺伸过来又添了半勺的野菜旮瘩加到粥里,伙夫又递上一双筷子,一碗粥盛干,“来,端住。”
伙夫和善的笑道。
年轻后生赶忙伸手把粥端起。
维持秩序的战兵可能有凶恶之人,但负责分粥的伙夫,全都是面善和善的,这不是偶然,乃是特意有所安排的,此安排细节,乃是分粥之法多次改进后的一处细节。
分粥乃是为了安抚人心,乃为收服人心。那么,一个脾气暴躁的伙夫,分粥的时候给人盛一碗粥就骂一句,盛一碗就骂一句,人家黄巾俘虏喝个粥吓得战战兢兢的,还哪里能安心。
分粥之时,分粥的人也是安稳人心的因素,由此,负责分粥的人最好是态度和善之人,可态度和善的人去负责维持秩序又没有足够威慑力,所以两相权衡,维持秩序的随便可以挑人但分粥的人,必须得和善。
分粥之法早已被改进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因而搬迁而来的刘赵村人,在领了粥之后,会因为伙夫的和善态度而心里稍安。
当先领完粥的后生不自己先吃,他端着粥向后边走,喊家里老丈过来先吃。
刘备这时笑着过来了,他朝后生摆摆手,“小兄弟,你先吃就是,人人都有。”
年轻后生看了看刘备,犹豫了下,勉强同意了刘备的说法,后生端着碗,蹲到一边,正准备吃,负责维持秩序的战兵拿着棍子又来了吼,“别蹲这儿,朝前边空敞地方去!”
年轻后生一口粥还没喝,只能端碗朝前去了。
刘备见此一幕,嘴巴张了又张,只能无奈笑了。
刘备很清楚战兵为什么要撵人,根据以往分粥的经验,流民们要是领了粥就地一站不走了,不一会儿粥棚前就堵的乱七八糟的。
依当时经验,俘虏流民几千人之多,没有规矩是一定会混乱的。
分粥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村里的年轻后生大部分在前边,后边开始有老人有孩子。
一对夫妻过来领粥,伙夫看了一眼这家夫妻,见后边跟着俩半大小子,后边有俩,男的手里拉一个,女的手里也拉一个,还有个很小的抱着男人的腿怯生生的在偷偷看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