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一点,李孟羲腾腾跑下城去了。
再一次上来,李孟羲带着人,带着许多个罐子,罐子里装满了水,酒精不富裕,用不起酒精。
而后,在晾晒材料的区域,每到一个区域,李孟羲去把晒的草抓一把回来塞到罐子里,然后泡材料的罐子一处放一个。
匠人们看着李孟羲忙碌,看李孟羲把罐子挨着墙角一个个放,也是不懂。
材料处理问题解决之后,还有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器皿问题。
在去年冬日,当时用的造纸材料有限,用不了多少蒸煮工具,因而煮纸浆的瓮大点小点都无所谓。
但是,今次不同了,今次有庞大的测试需求,今次要测试成百上千种材料,要比较这成百上千种材料所造纸张的质量,其中之精确细微,不能有丝毫偏差。
煮纸浆的瓮大一点小一点,添的水多一点少一点,纸浆煮的稠一点稀一点,这都很影响纸张的强度,所以,需要得有一批大小完全一致的器具。
据李孟羲对陶器技术的了解,靠人工去捏泥胚,大小参差偏差,很难完全一样,所以,得用另外的技术。
李孟羲想到了铸铁,用模具铸铁,一套模具可以铸造几百个完全一样的铁件,这是现今技术条件下唯一可以批量生产的方式。
城外,窑场场所在,土窑仍在烧个不停,抬眼看去,黑烟滚滚。
想了一下,李孟羲下城去了窑场。
在窑场里找到陶匠头头,李孟羲跟其商量能否用模具做一批大小完全一致的陶器。
匠人头目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能做,只是得做模子。”
做模具方法多了,可以用木头,用铁铸,用粘土烧制等等方式,综合成本与速度两方面的取舍,李孟羲最终选择用木头来做模具。
——
木匠营,李孟羲跟木匠们商议着技术细节。
木匠们听完了李孟羲的要求,有人说到,“大木头不好找,要不,用木板做成桶一样的?”
李孟羲想了想,相比从一整段树桩当中掏一个模子,用一些薄木板给拼一个模具似乎来的更简单。
又一条有价值的巧妙技术出现了,李孟羲当即写了军票塞给木匠。
接过军票,木匠愣了一下,随后笑了。
总是这样,每每匠人们都没察觉到自己三言两语的话有什么价值,结果奖励出乎意料的就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