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进村不大一会儿就赶出去了……”
……
凶手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一方证词已知,李孟羲再看向村中主事的人,主事的孔武有力的中年人,此时面色苍白,神情紧张无比。
李孟羲问,“敢问里长,我屯丁入村,可有劣行?”
“无……无有劣行。”里长神情紧张结巴的说道。
随后,李孟羲朝后边围观的乌泱泱的扬声问道,“父老乡亲们,我屯丁入村之时,可有人作恶?若有,不妨说来,某可为大家做主。”
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看着,无人应声。
李孟羲连问数遍,没人回答,村人们自己开始窃窃私语嘀咕起来。
等了良久,人群中终于有人出声给屯丁们证明,说屯丁们并未有恶行。
这下,证词俱全了。李孟羲却沉默了。因为此时,李孟羲弄不清楚,到底屯丁们是当真无错当真是受害者,还是村人们见大军之威不敢指认。
李孟羲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兵带多了。此番最好的情况是,村民们不惧义军,敢跟义军当场对峙有啥说啥毫无保留,如此,真相才能无所遮掩。
李孟羲静静沉思着,一句话也不说。
李孟羲是在回想电视上的诉讼流程,诉讼流程是诉讼与诉讼人两方各呈证据唇枪舌剑的争论不休,所谓,理不辩不能明,只要逻辑有不恰之处,那么在针锋相对的争辩中,逻辑不通之处就一定会暴露出来。
而要诉诸公道,求诸真相,关键便是要逻辑合理,无有破绽。
真相与逻辑相合,不是真相,那么逻辑必然会有破绽,辩论中的言语交锋,能暴露双方破绽,故,正反两方之辩论,乃与求诸真相求诸公道的努力相合。
可此时,没有辩论,法庭之上鸦雀无声。
李孟羲此时很想让对面多一个伶牙俐齿胆气过人之辈,两下好激烈辩论一番,辩论过程,必然能抽丝剥茧的把一个个逻辑不恰之处摘出来,辨着便着就接近了真相。
当李孟羲从沉思中抬起头,他环视一圈,发现所有人都在看向自己。
目光移到凶手们身上,李孟羲平静的问,“我问尔等,既然我屯丁未有恶行,为何尔等要起而攻之?”话问出来,李孟羲神色已微冷。
“冤枉啊!不是俺们想动手,是东家让俺们打的,说有人来抢村里的地。”
“都打人了,咋能说是只俺杀了人?”
“俺都没到跟前,都没碰到人,冤枉啊!”
……
生死临头,凶手们为争一线生机,哀求苦告起来。
这么多人一起吵吵,李孟羲听的头疼,他不由皱眉,“莫吵吵,”他训斥,“一个一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