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虽未留意通行速度,李孟羲大约能判断出来,渡桥宽可数车并进,渡桥又平坦,通行速度甚至会比平地还快,因,平地路面颠簸坑洼,而水面平稳,桥面因此也平坦,车马过的因此很快。要是恰逢大雨,路面泥泞不堪,那桥面的通行速度,比陆地就更快了。
由此,李孟羲意识到一个问题,也就是,桥这种人为道路,绝大多数时候,桥是远比正常的路面平坦的。
那么由此,桥面的地势优势这一点,似乎是可以利用的。
比如,大雨滂沱之天,我方列阵,可列阵在桥面上,这样,敌方只能列阵在泥泞处,如此,我处平坦,阵势齐整,而敌处泥泞,连走都走不动,阵势自然混乱,若长持下去,敌必败。
由此知,桥这类有交通优势的建筑物,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当李孟羲把所想告知众人,关羽沉思了片刻,皱眉指出李孟羲之不足。
“羲儿,此中有未料者也。
桥面地势是平,可桥面狭窄,你排兵桥面之上,岂不如同身处城门过道之中?
你且想想看,攻城之时,我兵力处城门洞中,敌围堵城门洞外,洞中窄,而洞外宽阔,洞中只能三五排,而洞外十排不止,如此,自洞中冲杀而出,一出,便处四面合围之中。”
“桥面之上,不也是如此?
桥上窄,而岸上极宽,你守在桥上,将无前进之力。
且,桥面不同城门,城门洞乃为甬道,箭矢不可自左右穿入,可渡桥之上,平旷无遮,敌兵广布于岸,弓弩数千攒射而来,徒以桥上微薄阵势,如何能当?
再有,渡桥与城池大不同,城门不可坏,而渡桥可被损坏,你列阵桥上,精兵横陈几百之众,敌若砍断铁锁,或放火焚桥,桥上几百精兵,岂不瞬息无有?”
关羽讲完,李孟羲陷入了沉思。似乎的确是这样,渡桥之上,的确是平坦无比,的确是在大雨滂沱地面泥泞的天气,桥面之上有良好的地利。但是,若据守桥上,桥上兵力必近敌军而远离对岸我军,且,桥面狭窄,兵力无法展开,这因此,桥上士卒,必然完全暴露在岸上敌军密集的远程攻击之下,敌在岸上,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弓弩的优势,敌数千弓弩对着桥上密集攒射,几乎可以想象,守桥的士卒必然要死伤殆尽。
且,如关羽所言,桥面与城门洞有相似的地方,守桥不守岸,等于完全放弃了进攻之可能,自桥面想向外进攻,等于一出桥便处于敌方合围之中,进攻大劣。
更不用说,桥容易被损坏,桥上士卒再精锐,当桥断裂那一刻,必然要落水。甚至于,敌军都不需要完全损坏渡桥就能把桥上我军士卒弄下水去,敌军完全可以用绳子先把铁链栓起来栓好,然后去砍铁链,铁链断时,满桥的人坠落河水当中,等人全坠落了下去,敌军几百士卒拉着绳索再把桥拉起来,完事儿了再把绳子系好,渡桥又复原了,完全不影响使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