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过了黄河渡口,走不几里,要过城关,讲到这里的时候,张飞偷偷看了刘备一眼,张飞壮了壮胆子,道,“俺怕万一朝廷不让俺带兵过去,故而,俺分了一千人,先拉着粮草,乔装打扮作贩粮商队偷偷过关……”
李孟羲觉得有趣,这或许叫,“瞒天过海”之计。
当时朝廷召刘备带兵讨贼,当时众人皆担心朝廷是以讨贼之名,想铲除刘备,在这个假设前提下,张飞自然步步谨慎。
问张飞,先头队伍偷过关城,顺利与否。
张飞道,“哪有不顺利?直接过去了。”
李孟羲好奇,“守关的官兵,就没吃拿卡要?”
张飞奇怪的抬头看了李孟羲一眼,“怎少的了?不上下打点一二,怎能过的了关?”
洛阳北关直接就过去了,没遇波折,过关没有可讲,关隘本身却有的谈。
李孟羲问张飞,“三将军,洛阳北关,城墙多高?多长?城门、护城河又是怎样,关内守兵多少,可有详细?”
这一下就把张飞问住了。
张飞皱眉挠了挠头,咕哝一句,“走的急,未来得及详察。”
李孟羲无奈的停下了手里的笔,“好吧。”他无奈的道。
继而,李孟羲批评起来,“咱不是早说好了吗?每经一地,便要趁机收集其地情报,毕竟,战况莫测,谁也不知过上几日,会不会于此发生大战。
到大事临头再想收集情报,为时已晚。
就比如,当日追击黄巾之时,我军过巨鹿城而不入,可谁料想,没过几日,我军竟要攻巨鹿城……”
李孟羲喋喋不休的批评着。
“要是万一,洛阳真有大事,我与关将军率兵北下,若是知晓洛阳北关详细,一攻而下不难,若是不知,得枉死多少士卒?”
张飞被说的面上挂不住,“成了成了,俺下回记着就是!”
于洛阳北关,最重要的城防情报张飞没给弄回来,剩下的可论道之处,在于张飞派人偷过关城这件事本身。
一千士卒,说摸过去了摸过去了,朝廷关隘,跟筛子一样,四面漏风。
李孟羲问,先头过关之一千士卒,可有携带兵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