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有个路,北边也有小路。”
“他村里有大户,大户是在……”张飞低头凑近仔细瞅了瞅,他瞅清了,小房子在南向有一个用墨迹画的小线段,线段一头点了一滴圆墨。“村里大户是在靠南路口。”
李孟羲听张飞这一通讲,他都惊讶了,他惊讶的瞅了瞅啥也没有的地图,他瞅着简陋的小房子图标,又抬头瞅了瞅张飞,他惊讶的不行,张飞竟有这么强的记忆能力,不可思议。
李孟羲好奇的问张飞是如何记得这么清的。
张飞嘿嘿一笑,“俺记不清,就是记不清,才生了一个法子好记一点。”
张飞有记地图的诀窍,诀窍就是,斥候沿路留标记的线段法。
说来,这个线段法还是李孟羲摸索出来的。
张飞叫众人凑近细看,他指着地图上的小屋图案,小屋一圈细看有几个很不起眼的小线段,乍一看,还以为是毛笔毛刺的痕迹呢。
小屋图案上,南一个线段,北一个线段,西北角有一个线段。
张飞解释,这个村子,进出村有路三条,分别就是线段所指方向,且,从线段上看,西北方的线段,最粗,这是说,三条路中,西北向的路最宽,而北向的线段非常细,则是说,北边的路是个小路。
再有,在小房子图案南边的线段,线段一头,特意滴了一个圆圆的小墨点,这是说,从南边打进村,能最快到达大户豪强所在,从南打,可最快擒贼擒王。
李孟羲看着讲的头头是道的张飞,他都笑了,牛逼的很,张飞竟然发明出了一种地图标注法,且很显然,这个标注法简明扼要好用的很。更让李孟羲惊讶的是,他不知张飞是如何把这处村落摸的这么清楚的。
前边张飞还说,这个三官洼村,乃是方圆十几个村落最弱的最容易攻破的。这至少说明,张飞至少把附近所有村落的情报完全摸了一遍。
问张飞,张飞说是一开始把军中大半人力都散出去了,前几日,尽了全力去刺探各处情报,然后汇总到中军,再由随军士子描了图再画到图上。
也就是说,大家脚下的这一副巨大的铺满了整个帐篷的超大地图,全是张飞领人画的。
而画图的方法,乃是用了取巧之法,义军没有画图人才,所以就派人用重金在洛阳城买了一份比较精准比较详细的洛阳周遭的舆图,然后以这份精准的舆图为框架,将图放大到整个帐篷那么大。
义军士卒无法精确判断地理方位和村落分布,但在舆图精准到乡和里的框架内,士卒只需要去判断这一乡之中几十个村落的分布位置,这就使得,依托一个标准地图框架,使士卒们收集到的情报可以精准的汇总到地图上。
一份标注了洛阳周遭十几县上百乡上万村落的详细到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个入村的路口,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地图,就这么诞生了。
完成这样一副地图,需要一千以上的人力花费三日还是五日还是十日时间,不知,反正张飞是把这份麻烦到极点的地图完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