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末,收获将近。
饱受战乱的巨鹿郡,巨鹿全境,田地曾荒芜近半,幸自今年开春以来,流民们紧赶慢赶的把荒芜土地补种上了豌豆,多少算是弥补了一些收成。
豌豆是救荒作物之一,因豌豆耐涝耐旱,且见果快,开春二月种下豌豆,四月中就能见到豆荚了。早在四月,豌豆荚已经有豆子了,已经能救急了,现在到五月,豌豆彻底成熟。
巨鹿各处都在收获豌豆,收获乃是重事,李孟羲带着人下去查看,每至一处,安定下来的流民百姓,他们除了有得见粮食的喜悦,更多的是关心该缴多少的粮。
豌豆的产量远不如正经粮食,一亩地收下来,豌豆秧子能堆积成一座山,可所收获的豌豆,才半袋而已。
李孟羲问了一农人,他问,“见的粮食,能吃到明年夏收吗?”
农人纯朴的笑了,“省省吃,能撑到。”
也就是,粮食没有富裕,得省着吃才能够吃,而要是再交上去一些,就捉紧了。
对巨鹿的定计,一年活,两年稳,三年盛强。第一年,只能勉强不饿死,勉强活着,到第二年,才能吃饱,第三年才能有足够余粮,才有扩张之力。
农人很关心缴粮的事,他一再问李孟羲要缴多少。
李孟羲回过头,问身后官员,“仓司,我军存粮还有多少?
靠现有存粮,够城中几万人吃到明年吗?”
仓司随身带着粮草册子,他从怀里掏出册子看了看,答复,城中存粮,不及满城所需。
粮食不够,势必得收缴了。
回想起来,自去年冬日落足巨鹿开始,为解决十几万流民的口粮,第一批粮食求诸于幽州刘虞,第二批粮食是从常山甄家借了钱之后采买来的。
也就是说,全是靠借靠买生生支应了十几万人半年之久。再往下,借也借不来了,买也没有钱了,求诸外力已不可行了,往后,只能靠自产。
粮食是一定要收缴的,可怎样收缴,也是麻烦。
麻烦之处很多,一是年景不好,又战乱方定,粮食产量不高,要是收的太多民生艰苦。二是粮食生产也不均匀,如前所言,巨鹿田地近半荒芜,也就有一半土地是开春之后补种的,补种的全是豌豆,这就使得,某些人收获的全是豌豆,而某些人收的全是麦子。
李孟羲再是不懂营养结构,可他也清楚,一直吃豌豆会出事的,一直吃麦子同样也并不好,最好的统筹方法是,将所有收获到的粮食全部收缴上来,然后按需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