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是怎样构造,又是怎么把豆子磨成豆腐的,李孟羲知晓的并不清楚,可他知道另一种更高效的磨豆子的方法。
想生产豆腐,肯定得先有豆浆,而生产豆浆的方法,除了用磨研磨,还有一种,用豆浆机。
豆浆机是一个桶,下边几个超级锋利的刀片,然后呜呜的转,把豆子给打成超级碎的粉末。
刀片不难,让刀片转起来,也不难,可让刀片以极高的转速转起来,似乎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李孟羲的设想是这样,用人力或者处畜力的方式把刀轴给转动起来,哪怕转的不够快,转的慢一点,只要花上足够多的时间,是不是也能把豆子给粉碎成豆浆。
问题在于,不知慢速刀片加工豆浆的速度跟石磨比,哪个更高。
如果过于缓慢的刀速还比不过石磨的效率,那就根本没必要做粉碎机。
豆腐产业,关乎能不能收回百姓手里的豆子,豆子又是战略物资,所以,研发粉碎机就是战略需要。
李孟羲开始做豆浆机了。
豆浆机其实就是粉碎机,关键部位,是刀片。
李孟羲回想着记忆中豆浆机刀片的形状,似乎,豆浆机的刀片是锯齿样的,刀片排列是成莲花状分布。
第一步,李孟羲召集匠人,令匠人们制作【螳螂刀】,之所以叫螳螂刀,这是因为粉碎机的刀片既有锯齿又是弯的,活像是螳螂的刀臂。
这又是一个稀奇古怪的任务。
匠人们对各种古怪任务早已见怪不怪了。
李孟羲为了便于匠人们理解,他特意用螳螂来结实刀形,匠人们还真去找螳螂了。
螳螂难寻,匠人们呼朋唤友一堆人出去找了,半日后,匠人们抓回了活螳螂多只。
有了螳螂,匠人以笨拙质朴的方式去认认真真的观察螳螂的刀臂,他们本着尽可能相像的目的,他们不仅模仿了螳螂臂的外形,连螳螂臂的倒齿角度和形状也给模仿了去。
又是复杂形状的造物,匠人怕锻不好,还是先选择用模具制造。
匠人们弄来上好黄泥,拿着小巧竹片一点点一个锯齿一个锯齿的精修着模具。
两日后,几十把完全一样的螳螂刀臂铸造完成。
当刀具送到李孟羲这里,李孟羲拿着刀具试了试,经匠人们细心打磨过的刀具非常锋利,至少切张纸砍个柴棍是完全没问题的。
李孟羲担忧的是铸铁的强度问题,不过再一想到,泡软的豆子一捏就碎,有个什么强度,铸铁的强度或许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