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月为期的,第二十七天,也就是,倒数第三天,李孟羲向乡兵们传授了最后一项作战技能——鸳鸯阵法。
校场之上,李孟羲手把手开始教学,他随意拉来乡兵六个,两个在前充当盾兵,再后,两个枪兵,再后,弓弩手二人。
乡兵初听闻鸳鸯阵法,听名字就觉得厉害,还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谁知,就是几个人站一坨而已。
鸳鸯阵足够简单,简单到随便看一眼立刻就能模仿出个形似,可,仅仅是形似而已。
乡兵们每六人一组,摆出了一个个像模像的鸳鸯阵势,等李孟羲派巨鹿军士卒下去配合训练,一进入到实战,乡兵们徒有其表的阵型立刻就暴露出种种不足。
乡兵们暴露出的问题包括且不仅限于,有的小队畏畏缩缩,后边的人退的比前边人还快;有的小队勇气十足,整队的人不管刀盾兵还是枪兵还是弓弩手,所有人全冲上去打,阵型等同虚设;还有的小队,刀盾手是刀盾手,枪兵是枪兵,相互之间没有配合。
什长们,百夫长们,包括李孟羲,他们游走在校场之中在旁指点着。
走到一队乡兵面前,李孟羲叫停了对练,把乡兵们叫到前边,说到,“前边的盾兵不能太勇,你瞅瞅你俩,左跑右跳的,后边的枪兵都不敢抬枪怕伤者你们了。
我说一下,你们盾兵且记着,厮杀不靠你们,厮杀靠后边的枪手,靠弓弩手,你们能守住就成,不必管其他。
还有,前边俩盾兵,你们身子最好低一点。”
盾兵按李孟羲的要求低下身体躬背塌腰的,做完了,他们仍不明白这有何用意。
“枪兵,换换拿枪手法,用反手式。”李孟羲又指点枪兵。
枪兵一脸茫然,不知何谓“反手式”。
李孟羲不得已亲自下场演示,反手式是,把枪高举到头顶,如同托着一根梁一样把枪高举在头顶,此反手持枪法,特点是,很高,可以在头顶高度发动攻击。
此反手持枪法完全是为了配合鸳鸯阵而特意设计的枪法,寻常持枪,枪在腰际,在腰际这个高度,前边有己方盾兵挡着,要想攻击敌军,只能从侧旁用左右穿花的方式来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