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暴雨带来的麻烦(二)(2 / 2)

正如那句话,饿带干粮,饱带衣裳,哪怕夏天出征,也得备好可以抵御寒冬的冬衣才是。这其中的考量是,其一,气候无常,六月飞雪虽千古罕见,但绝非不可能发生。

说起气候,尤其是汉末的气候,东汉末年正是小冰河期,正处于气候最反常的历史时期,于东汉末年,六月飞雪的可能性比其他历史时期都要大,所以军队常备冬衣就显得更必要了。

再者,考虑到战争的多变性,战争进程不受人为控制,很多时候,本来只打算打一个月仗,结果吭吭哧哧打了一年,这要是夏季出征,出征时只带了夏服,从夏天打到冬天,军队没有预备冬衣无法抵御冬寒,此时要么被迫撤退,要么紧急筹集衣物。如果撤退,前功尽弃,如果筹集,紧急之间筹集成千上万套冬衣,哪里筹集的到。

以前,李孟羲以为,军队一切运力应尽可能用来运载更多的粮食,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把大到车辆小到士卒个人的负重全部都拿来携带粮食依然不够,现在多了御寒冬衣这件必需,若分个优先级,食物和衣物都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食物最最重要,同样的运力,用来携带粮食性价比绝对要比携带衣物要高,为此,衣物不该占据太多运力。

细数汉代御寒衣物,汉代能用来御寒的衣物不过丝麻皮毛这些,丝麻等布料御寒性能非常差,为达到御寒效果就得做的非常厚重,这样一来一件麻布冬衣能重十几斤重,极大的挤占了士卒负重空间。

而皮毛御寒能力尤胜棉花,皮毛堪称是御寒能力最强同时又最轻便对运力挤占最小性价比最高的御寒物,若使后勤结构更合理,在御寒衣物这样这一点,全军都该配备一套皮毛裘衣,可是,皮毛获取困难,价格昂贵,给成千上万人配备皮裘几乎不可能做到。

到这一点,又一个两难问题。

御寒衣物很重要,同时,因缺乏高效御寒材料,使得御寒衣服普遍过重,士兵单兵负重有限,过重的衣物会极大挤占运输粮食的运力,到这一步,似乎只能二取一了,要么多带粮食,要么浪费大几斤乃至更重的衣物挤占掉部分负重空间。

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李孟羲这时清楚的意识到棉花有多重要,后世王朝拥有棉花,只在棉花这一点,有棉花使得御寒衣物轻便,使得衣物对运力挤占小,使得同样的运载总量能多运载更多粮食,后世军队的后勤能力因此要强上不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