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整个渔阳郡战略包围之后,关门打狗之势已经形成,巨鹿军的獠牙立刻就露了出来。
各处围堵的队伍太多也太分散,无法协同指挥,而若各部各自为战,面临敌军主力仍在的形势,分散的各部又有被各个击破的风险,故,还用之前的方法,约定好统一的行动时间,统一的行动章程,规定到底是行进一日停留一日还是行进两日停留一日,再由斥候骑兵居中调度,使各部能约束成一个整体。
此番与之前的不同是,之前各部协防地方,只有遇到部分队伍遇到敌军,而遇到敌军的,只有部分发生战斗,战斗也大多不激烈,劫掠四境的贼军遇到阻击之后,多数稍做试探便退却了,发生残酷大战的只在少数,可此番不同,此番贼军所有兵力已收缩进小小的渔阳一郡境内,敌军兵力众多,且敌军已成困守,必要死斗,爆发战斗之可能大增,且战斗会将空前激烈。
考虑到这一点,为尽可能稳妥行事并减少伤亡,特命令,各部严格按照战斗队形行军,行进速度因此慢如龟速。
这是其一,以慢制快,巨鹿军以尽可能减慢行进速度的方式来保证队伍的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不求胜,只求不败。
其二,李孟羲针对现下形势特设了针对性战术。毫无疑问,依巨鹿军的现状,巨鹿军有充沛人力,军中大部分都是训练不够缺少甲胄的乡兵,乡兵们人均配发有弓弩武器,且,每一个队伍都有战车车阵作为依仗,这种种因素,使得巨鹿军天然适合防守。总的战略计划是,包围圈逐步向里收缩,逐步压缩敌军的活动空间,直到压到渔阳城下,战略目标如此,战略目标得逐步向前推进,而巨鹿军现在最适合的是防守战术,防守却又无法推进,两难了。
李孟羲特设的针对性战术化解了这个两难难题,他对所有队伍下了统一命令,要求各部只要遇到敌军,何处遇到敌军就在何地停下防守,只需防守,不需反击,不需追击,也不需继续前进,只需就地守御就可。
这样以来,于单个队伍本身,队伍就只有两种状态,没有遇敌,就正常行进,遇到敌军,就地扎下车阵就地防守,敌军不走,就一直呆在原地防守,等什么时候敌军退却,再继续行进。
每个队伍都如此,放眼全局,就成了,巨鹿军的一支支队伍如同麻雀,贼军的队伍如同一只只恶狗,恶狗向哪里扑,哪里的麻雀就不动了,停下来跟敌军对峙,但其他方向的麻雀在继续前进,这样,敌军就如同被网在了一张大网中的野兽,敌军的牙爪不管向哪里扑,其扑的了身前,身后的网仍在收缩,扑的了身后,身前在收缩,包围圈越虽不是在同步收缩,却在越收越紧,敌军任何凶狠的反扑全都变成了无用挣扎。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屠夫遇两狼,持刀与狼对峙,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前狼对峙,后狼偷袭,狼群似乎惯用这样的战术。
此间战场,巨鹿军的战略正如狼群战术,敌进则守,敌退则进,敌军锋芒被完全规避,同时,敌军根本无法阻止其他方向上了巨鹿军的战略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