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出险招攻下庐江,不但令孙策军猝不及防,就是正在与曹操作战的袁术也没有想到刘备居然又此能耐。
袁术现在的情势真的很不妙,如今庐江被破,左有刘表,右有刘备,后为崇山峻岭,前是如狼似虎的曹操,这样一来,他袁术不就成了甍中之鳖了吗?!
早在当初袁术与孙策合军攻打寿春的时候,他就是动用汝南过半人马,这也导致颍川等地防守力量大为削弱,以至于为曹操可趁。
现在颍川丢失,刘备攻下庐江,对于袁术来说无异为陷入了曹操与刘备两大军团的包围之中,谁都知道汝南为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哪里还容得下他袁术在此,日后必有一战。
只可惜袁术虽然也有“四世三公”的名声在外,但却也没有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枭雄霸气,他只是一个坐享其成的一方诸侯,对他而言最好的归宿其实是应该像他的父亲袁隗那般的坐镇朝中,权高位重,但现在却是一个乱世,而且袁隗死了,袁绍废了,如今袁家的一切都指望着自己。
如今局势严峻,原先饱受袁术搜刮的汝南富甲大族蠢蠢欲动者大有人在,或对曹操,或对刘备,都是暗通裡外,这一点就算是袁术自己也是明白的很。本来依着袁术的性子对这些墙头草就该通通杀光,不但能解决不安定因素,还能从他们的家财中取得一笔可观的军费,可是手下军师陈宫却是竭力反对。
这陈宫如何就到了袁术手下呢?原来当初陈宫在张邈手下为谋士,看出曹操枭雄本色,视百姓性命如草菅,这实在不能为其所容忍,但是在那次向张邈表明曹操的用心之后,不但没有引起张邈的重视,反而因为陈宫损毁好友的名声便是越为的轻慢,故而陈宫一怒之下便就弃了张邈,准备另选明主,不久便在曹操放弃濮阳的时候趁机离去投靠了袁术。当时袁家兄弟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陈宫虽然明智,但也是看重名声,便就投靠了袁术,在其手下做事,其后因为多次进言慢慢就被袁术重用,与阎象,陈群等人共同辅助袁术。
因为袁术当日为了筹集军资,不惜烧杀抢夺富甲家族,因为当地人虽然屈服在袁术的武力之下,但却无法真心为他效力,因此袁术帐下智谋高绝之辈更是寥寥无几,也因为这样,对陈宫的到来欣喜不已,十分的敬重。
就因为这个原因,陈宫对袁术的知遇之恩十分感动,也是不肝脑涂地不足以报答。
面对现在腹背受敌的局势,袁术招集帐下各大将谋士齐聚一堂,希望能商议出一个好办法。
“诸公,现下颍川被那曹操所夺,刘备又对我军虎视眈眈,不知可有何良策?”袁术问道。
陈宫闻言起身答道:“主公,某有三策可供主公参考。”
“真是某家智囊”,见是陈宫,袁术当下放心,笑道:“请公台速言之。”
陈宫待众人举耳静听后,说道:“刘备所惧者,实为吕布。此子拥三州之地,又与刘备有青州一战之恨,主公可派一能言之士前往邺城,言明厉害,到时请得吕布攻刘备,如此我军可以全力对付曹操,而无后顾之忧,此驱虎逐狼之计。”
袁术一听吕布之名,想不到第一计居然要自己向他请求,心中已然有了怒气,却不想正面拒绝陈宫的好意,只得说道:“此计虽好,但那吕布已经有了三州之地,势力雄厚,若是让其再败刘备夺得徐,青二州,到时我军还是要面对此人,而且比之刘备岂不是更加糟糕,本公认为公台此计不妥。”
此计不费袁术一兵一卒,实在是上上之选,陈宫不愿如此轻易的放弃,只得再劝说道:“主公,此计既可一解我军窘境,也可消耗他二人势力,何了而不为,请主公再思。”
袁术道:“公台不必再说。那吕布与我有败兄之恨,让我求救与他,万万不能,请公台讲其余二策。”
这很明显就是袁术的托词了,虽然袁术与袁绍乃是兄弟,但是年轻时候便就因为家主之事,微微有些不合,其后各霸一方,更是生出不少是非,两人之间出了血缘关系以外,可以说暂时已经情分可言,所以如今袁术以吕布打败袁绍为理由而不想向其求助,分明就是狡辩。
陈宫闻言,也是不由暗叹一声,但也没有办法,只得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某便献上第二计。刘备与曹操,现皆为主公之大敌。若不对刘备用兵,则必先夺曹操之地。那曹操兵进颍川,但却得防备长安的马腾,宛城的张辽,就算是对刘备也是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如今京都洛阳定是防备薄弱。我曾闻曹操自入主洛阳以来,与司徒王允等人的关系一直不甚融洽,就连天子也是颇有微词,况且主公的家兄袁绍也是在洛阳,不若趁此机会,里通王允等人,外用兵再进颍川,相信曹操在颍川立足不稳,可一战而定,到时候重夺,许昌,洛阳,陈留,再拥立天子,外结诸侯,则主公大业可成。”
袁术赞道:“此计大善。”袁术闻言,从一开始的担忧已经慢慢转变为欢悦,此时闻听此等妙计更是喜上面来,忍不住大声叫好。
“只是……”,陈宫可没有一味的高兴,反而是郑重道:“主公,此计虽有大利亦有大害。”
“哦,请公台言之。”一听到大害二字,袁术便就安静下来,静候下文。
陈宫叹道:“此计害就害在主公现在麾下人马不足,若是对曹操用兵,只怕刘备趁虚而入攻打汝南。对颍川兵少,怕夺不下,若是兵多,汝南又是危急,故而须得招兵买马,但是汝南这些年已经养兵十万,先前又是送了钱粮给孙策,其后寿春一战更是折损不少,如今又要作战,只怕民心不稳,动我根本,故而此计有大利亦有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