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都不简单(2 / 2)

汉骑 堕落的狼崽 2258 字 2022-12-13

“都看看吧!建奴果真是狡诈。居然用抢夺过来的百姓威胁征北侯,让征北侯让开一条大路,放建奴过去。”崇祯皇帝将奏章丢在温体仁身上,自己却是在大殿内走来走去。李信给自己提了一个难题,可是也能想象的出来,这样的事情对于李信来说,也是不好解决的。几十万百姓若是因此被建奴所杀,恐怕天下人一口吐沫就能将李信给淹死了。

芈何 75zhongwen.com 芈。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温体仁等人跪在地上看着李信送来的奏章,看了半天,脸上也都是一片阴沉之色。显然众人对于这样的问题都不好解决。为了百姓,放了建奴,莫说这次勤王大军每天所耗甚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机会难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机会,要知道,明朝和建奴屡次作战,什么时候取得胜利的,一般的都是大败。就算是胜利,也是因为李信的缘故,眼下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就极为可惜了。

可是更重要的是,在场的都是文人,都是读书人,讲究的是仁义之道。讲究的是圣人之道,为了建奴,死了数十万百姓,这传扬出去,恐怕天下的吐沫星子都将众人给淹死了。

“这个李信也太可恶了。这种事情自己私下里解决就是了,为何将此事传给朝廷。真是可恶。”温体仁眼珠转动,心中不由得暗骂李信:“这种事情,众人心中实际上都知道该怎么做,大不了李信做了之后,朝廷给他遮掩一番就是了,这下好了,将事情摆在面前了,恐怕此事已经传遍整个京师了,众人想遮掩都难了。”

“李信或许是故意如此。”王应雄眼珠转动,他也感觉出来了,李信将此事说了出来,虽然表面上极为尊敬朝廷,但是实际上,却是将朝廷放在火上烤。以前就算是犯了错误,百姓们只是对李信感到反感,可是朝廷若是接了活来,出了什么错误,那就是朝廷的责任,可以说,这里面只是李信的奸诈而已。

“皇上,机会难得啊!若是除掉这个机会,下一次能将建奴都困在弹丸之地,恐怕是很难了。”王承恩跟随崇祯身边时间很长,他见崇祯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赶紧在一边说道。

汜减 75*z&#104on gwe n .&#99om 汜。&#29306&#22914&#32&#120&#105&#110&#100&#105&#110&#103&#100&#105&#97&#110&#120&#115&#119&#46&#110&#101&#116&#32&#29306&#22914&#12290“皇上,建奴这些年来肆意骚扰我边关,杀我臣民,掠夺我粮草,边关的百姓苦不堪言,恨不得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现在建奴被困在遵化与喜峰口之间,这正是为边关百姓报仇雪恨的机会,皇上,臣以为这样的机会不能错失。否则的话,以前那些死在建奴手中的百姓们会安心吗?”温体仁也忍不住说道。

“可是征北侯在奏折上说的很清楚,建奴以数十万百姓为要挟,若是不让其出关,他就在关下杀了这几十万百姓,这些百姓可都是无辜的啊!”崇祯皇帝也知道这件事情该如何选择,可惜的是,他更加看重的是名声,他要做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君王,为世人所铭记,让他下圣旨,让李信不要理睬这些百姓,他还真做不到。

“皇上,建奴残忍,若是不趁机将其歼灭,我们以后将会死伤更多。”王承恩劝说道:“这个时候虽然死了几十万人,但是从长久来看,以后减少更多的伤亡。臣以为这样的买卖是很划算的。”

“这?”崇祯皇帝闻言面色一动,实际上在他心中也是这么想的,王承恩跟随崇祯很长时间了,看的出来,崇祯皇帝死要面子,一心要做圣君,对于这种决定,是不可能从他口中说出来的,唯独王承恩自己才会说出来,他是说出了崇祯心里的话。

可是作为皇帝,这样的话不好说出来,哪怕众人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他也不可能当面做出这种决定。当下叹息道:“传旨给李信吧!让他斟酌着办,朕不希望建奴有一人逃过了喜峰口。一旦成功,朕就封他为辽国公。”

温体仁等人面色一变,顿时思索起崇祯言语之间的意思来,却是胆战心惊,这个崇祯皇帝显然已经同意了众人的建议。只是这些话不好从他自己嘴巴里说出来而已。

芈何 75zhongwen.com 芈。只是,这件事情李信会答应吗?而且,崇祯的话并不是圣旨,而且这其中的意思都没有表示出来,仅仅只是一个暗示。在场的人都是老狐狸,这万一李信做了,必定会引起朝野清流们的非议,那些自认为正义的官员,对李信肯定是大家诽谤,甚至连崇祯皇帝自己都要跟着后面倒霉,到时候,崇祯皇帝还记得今天的话语吗?还记得自己的承诺吗?这个可能性极为没有,到那个时候,倒霉的还是李信。

“皇帝陛下可是打的好算盘啊,只是此事李信会答应的吗?”温体仁却是摇摇头,李信若是这样好对付,就不会有这样的奏章传来,李信也是故意如此,想将所有的罪名都砸在崇祯皇帝身上而已。实际上,这种事情谁也不愿意碰到,最起码温体仁认为李信这封奏折就是想着让崇祯皇帝自己拿主意,将骂名都放在崇祯身上,当然崇祯皇帝也不傻,没看见吗?他照样下了一道模糊的圣旨。

当然,无论是温体仁或者是其他人都不会管这件事情的,一道圣旨很快就下达到喜峰口,而此时也在北京城内引起了反响。一些清流中人开始四处宣扬此事,许多人都在酒馆、青楼内大肆评论此事,或是要求用一点代价消灭建奴,以达到长久治安,有的人却是建议,以人为本,存仁义之道,用一条生路换回这些百姓,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

不管怎么样,在喜峰口,无论是李信或者是皇太极却都没有见此事放在心上。两者都是盖世枭雄,所考虑的固然是有仁义名声这一块,但是更重要的是利益。就是李信,在考虑自己名声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