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拖累皇叔,故不肯出言。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先生之言,只有琦一人听得,敢情先生赐教。”
诸葛亮详装为难,叹声说道。
“疏不间亲,实乃不义,亮何能为公子设谋?”
“先生不肯相救,琦命固不保矣,即死于先生之前!!!!”
刘琦忽起疯态,言毕,乃掣剑欲自刎。诸葛亮眼里看得透切,心中暗付道,到此足矣。连忙阻止说道。
“公子莫要轻生,亮已有良策。”
刘琦听言大喜,连忙拜谢道。
“先生快快教我!”
“这刘琦果然对主公多有依赖,虽是懦弱,但胜在出身尊贵。正好可利用,先留一条后路,以防未来不测之用。”
诸葛亮心中暗付,想毕,张口教道。
“公子身在荆州,蔡氏恐你夺权,必然加害,不死不休。时下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韩玄才能平庸,难当大任。公子何不上言刘荆州,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刘琦听言大喜,忙拜谢教,随即乃命人取梯,送诸葛亮下楼。诸葛亮已将计教,便是辞别而去,回到馆驿来见刘备,具言前事。一些布置,两人虽无直言,但心中明朗,刘备甚喜。
次日,刘琦晋见其父刘表上言,欲守江夏。刘表犹豫未决,刘琦乃长子,不忍让其远去,故而请刘备共议。刘备与诸葛亮早有商议,向刘表答道。
“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须一亲信之人,方可保其不失。公子与兄长乃至亲,公子有此等大志,正好以其磨砺,兄长不妨派其而去。”
刘表也觉是理,微微颔首道。
“贤弟所言是理。先日听细作回报,近闻曹操于邺郡作玄武池以练水军,看来其确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贤弟借兵之事,我深思一番。时下局势不稳,我确不敢多借兵马于贤弟。最多只能借予一万,至于军令状之事,贤弟大可不必。”
刘备听后,心裏颇有惋惜,但亦知刘表难处,不敢再逼。随后刘表与刘备再谈一阵,刘备便是辞退,准备归去新野。
次日,刘表已将一万兵马点齐,遣于城下。刘备接领,与刘表谢言一番后,见刘表脸色惨淡,脸上尽显苍老之色。
“兄长不必担忧新野之事,自有弟来抵挡曹贼。兄长还需多多保重,莫要太过辛劳,荆州正是危难之时,兄长身体牵乎整个荆州!”
刘表听言,心中颇为感动,遂言道。
“贤弟勿忧。兄自有分寸。”
说罢,刘表、刘备眼中皆有水幕,甚是感人。两人各为辞别,刘备与诸葛亮引一万兵马回往新野。
数日后,刘备刚至新野,潘、张等将见果真借得兵马,皆有喜色。但唯有诸葛亮眉头深锁,不知其心中所思。
刘备见状,心中一紧,连忙问道。
“孔明为何愁容满面,难不成心有所忧?”
诸葛亮微微颔首,当下言道。
“若依我之计,此时曹操应已向西北出兵,但只见其调动兵马,却迟迟未有见其兵马有动。我料想事中必有变故。主公当应先做提防。”
刘备闻言顿时大惊失色,忙又问道。
“孔明言下之意,莫非曹操即将会来南征荆州?这眼下正是征伐西北的大好时机,曹操用兵如神,岂不知此道理!”
诸葛亮轻摇鹅毛扇,思索一阵后,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只怕是有大韬略之人,教曹操北上南下齐齐而发,双管齐下,早日一统天下!”
刘备听言,吓得不由浑身一抖,暗叹曹操气概惊天。诸葛亮神色一凝,忽然问道。
“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
诸葛亮此话一出,顿时令周遭将士皆起怒色,这答案一看便知,刘备若答,岂不是自取其辱。但刘备却是心中坦然,重重说道。
“不如也。”
诸葛亮听后,反而展露笑容。自知者,方能看出其弱,得而改善,成以大势。诸葛亮最怕刘备是那刚愎自用之人,因先前几番小胜,便性起倨傲,如此纵使有十万大军,刘备亦绝不可能抵挡曹操。
诸葛亮这笑容,让刘备反而心定不少,遂即听到诸葛亮发言。
“主公勿忧。眼下定要早作准备,整顿兵马。亮自教之,可以待敌。若曹操当真派军来攻,亮自有良策应付。”
刘备听言大喜,对诸葛亮更为依赖。随后日子,诸葛亮朝夕操练二万兵马,教演阵法,做好应付曹军的准备。
话说,曹操派刘晔赶往益州来见刘璋,作礼毕。刘璋便问来意。刘晔目光烁烁,即宣告圣旨。刘璋一听,曹操教他从东川出兵,顿时大惊。刘璋性子懦弱,正是犹豫不决。此时,法正踏步而出,凝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