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浦盐舰队”(2 / 2)

中午12:30,联合舰队和远东舰队在面对大连的遇岩群礁西北10海里处相遇。

日本是孤注一掷,你死我活。但没有想到俄罗斯舰队没有拼命的打算,所以这场海战从一开始就是日本的错误的连续。

首先,东乡平八郎就没有估计到远东舰队这次是在执行“撤往海参崴”的命令,以为他们只是惯例的出海骚扰。因此这次看到远东舰队跑出来这么远,有点喜出望外,一来出了远洋。作战的场地有了,二来只要注意远东舰队的动向就可以不让他再逃回旅顺口,至于联合舰队能不能镇在海战中获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联合舰队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还是方案,是不是行得通就看这次海战的结果了。

首先就是“丁字战法”这是个理论上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战法。

对于一字纵队前来的敌舰队,想办法使己方舰队的一字纵队形成丁字上面的一横,这样在炮战时,己方几艘军舰的大炮可以同时对付敌方一艘军舰,而敌方由于一字纵队,排在后面的军舰上的舰炮有力使不上。到后续舰只赶上来了,前面一艘也已经被打沉了或者被打残了,就这样的一个循环往复。

但丁字战法的阵势不是那么容易排得出来的,一般两舰队都是成纵队相对而行,要和敌舰队成丁字就必须在敌舰队前面来一个90度的转弯,在转弯完成以前己方舰队由于互相干扰无法对敌舰队发动攻击,而且由于一字纵队的特点,转弯的位置是固定的,这个固定位置就是提供给敌方舰队的一个活靶子,太近了不行,太远了则敌方舰队可以进行规避运动,还是排不起来。这个“敌前大转弯”的时机就成了丁字战法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次黄海海战中,东乡的“敌前大转弯”的时机把握得很不好,不仅时机不好,而且弯子转得太大,从而造成海战的失败。时机把握不好的原因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战术,转弯太大则是出于东乡在一开始对俄国舰队的目的判断失误。东乡歼敌心切,始终提防着远东舰队溜回旅顺口去,因此在大转弯时始终看着俄国舰队的最后面,时刻准备万一情况有变,就先插到俄国舰队和旅顺口之间,切断其退路,逼着俄国舰队决战。

谁知道这天俄国舰队急急忙忙地是在朝海参崴赶路,既没有准备和联合舰队打一仗,当然更不想回去。因此在东乡往西南方向做横切时,俄国舰队是反过来往东北方向避开联合舰队;东乡见势不好,13:00再下令全舰队再同时左转90度,这样一来就从一字纵队变成了一子横队,然后再一次全舰队同时左转90度重新成为反方向一字舰队,本来在队形尾部的巡洋舰日新号这一下成为了队首,旗舰到了队形的最后面。这个队形势很要命的,因为旗舰落到了最后,所以其实是无法打仗的,但情况太紧急,好在当时已经有了无线通讯装备,东乡只能依靠无线通讯来指挥日新号。

当时的俄国舰队不能叫做在撤离,应该叫在逃跑。逃跑的人的动作最灵活,当东乡第二个弯转好往东北方向准备摆第二个丁字时远东舰队突然转头向南,东乡以为远东舰队要回头逃回旅顺,13:30赶紧左转了一个180度准备回头去堵,谁知道远东舰队又回头直往东南方向,东乡这时候才意识到远东舰队不是来决战的,他是在向海参崴方向逃跑!但是已经为时过晚,这两个大弯一转,日俄舰队间的距离拉到了15,000米以上了。俄国舰队这几个漂亮的规避动作成功地迷惑了一直有远东舰队肯定要回旅顺的成见的东乡平八郎,从联合舰队的拦截中成功地穿了出去,联合舰队还要想消灭远东舰队的话,就要看能不能追得上去了。

东乡,岛村和秋山这下傻了,远东舰队如果逃跑成功,就意味着日俄战争是日本失败,因为在舰队如果还在旅顺口裏面还可以指望乃木的陆军,一旦放虎归山,则对这支远东舰队是一点办法就没有了,再加上正在开过来的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海军除了全军覆灭是没有其他出路的,海军一完,困在满洲朝鲜苦战的弹尽粮绝的陆军除了玉碎之外就是投降了。今天无论如何不能让远东舰队溜掉,一定要追上去打。

但是远东舰队已经跑出几乎十海里以外去了,怎么追法?当时日本联合舰队的速度在17节左右,比远东舰队的16.5节要稍微快一点,但是要追上这10海里就需要20个小时,现在已经是15:30了,再过几个小时天就要黑下来了,就是说远东舰队已经成功地逃脱了天罗地网。

顺便说一下这个在航海上用的距离单位“海里”和速度单位“节”是怎么回事。海里(NAUTICAL MILE)相当于1,852米,“节”(KNOT)就是每小时海里,是不是有点怪里怪气?现在除了美国之外几乎全世界都普及了公制,但是海上为什么不用公制,还是用海里和节呢?这是因为方便。地球的表面圆周长据说是四万公里,分为360度的经纬,一度60分,除一下就正好是1,852米,就是说一海里就是地球表面经度或者纬度相隔一分的距离。而海上两点间的最近航线是所谓“大圆航线”就是通过这两点以及地球中心的园截面,所以知道了两地的经纬度,就知道了这两地间的最短航线的距离——相隔多少分就是多少海里,再除一下船速,所需时间就出来了,就是这么方便,所以海事上还是用海里和节。

言规正传,正当东乡带着联合舰队在几乎是绝望似地追赶远东舰队的时候,17:30,奇迹出现了。早已从视野里消失的远东舰队居然又远远地出现了在海平线上——联合舰队追上了远东舰队。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真叫运气。正在全速前进的远东舰队突然出故障了,8月7日在旅顺港内被日本海军支援陆军的舰炮击中过吃水线下的部分,只是临时采取了一点补修措施就出来的战列舰列特维山号突然修补处发生漏水,无法前进了,全舰队都停了下来等他临时抢修,到抢修结束可以继续以正常速度前进时,联合舰队已经又追上来了。

维特格夫特中将是一个极其不合格的将军,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和应该做什么。撤往海参崴是沙皇的命令,但维特格夫特从来就没有去考虑过这道命令的深层含义。他只是带了人往海参崴跑,在有军舰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他也没有考虑过是否应该抛弃这艘出故障的列特维山号来拯救整个舰队,因为他的皇帝陛下没有给他这条命令,所以他一定要,起码从主观上,把全部出动了的舰只带回海参崴去。

其实在出动以前有人提出建议,说应该把舰队分成两个部分,低速舰先出港吸引联合舰队的注意力,掩护真正有战斗力的高速舰逃走。但这个主意被维特格夫特中将否决,理由是“皇帝希望将每一艘都带回海参崴”于是就大嫂大妈一起走,结果是谁都走不掉。

17:30分,远东舰队殿后的波尔塔瓦号用尾炮向联合舰队开火,开始了第二轮战斗。18:37分俄国人的真正悲剧发生了,一颗30.5公分巨炮的炮弹直接击中了旗舰太子号的司令塔,维特格夫特及其所有的参谋人员全体死亡,更加不幸的是太子号的舰长死的时候还握着舵轮,就这样向左边倒了下来,旗舰太子号就向左舷划起了一个巨大的圆弧。

因为是远东舰队的司令部和太子号的舰长全体阵亡,无一生存者,所以太子号上居然没有人知道,其余后续舰只就更加不知道了,大家都跟着旗舰做起了圆周运动,一直到四号舰佩列斯维特号差点撞上旗舰人们才开始怀疑旗舰是否出了问题。佩列斯维特号上的舰队副司令官弗托姆斯基少将果断地挂出了“接管舰队指挥权,跟我来”旗号,全舰队往右调头,这回可真是回旅顺了。

这时,以三笠号为首的主队已经压住了远东舰队的北方,浅间号和第五战队已经占据了西北,第三战队也包抄了东南,整个远东舰队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之中,好不容易整好了的准备回旅顺的阵型被冲得七零八乱,只好各自为战,自逃生路。

可是这时候天也已经黑下来了,靠目视已经无法分辨双方舰只,于是联合舰队的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舰只退出战斗,一直跟在旁边的驱逐舰,鱼雷艇像群狼似的就扑了上去,打了整整一个晚上,鱼雷也不知道打了多少,战果怎么样?嘿嘿,零,俄国军舰连被蹭掉皮的都没有。到了第二天连司令塔都被打没了,舰队司令和舰长统统去见了上帝的旗舰太子号都想方设法进了胶州湾,结果给德国人解除了武装,同时被解除武装的还有三艘驱逐舰;巡洋舰阿斯克里特号和一艘驱逐舰在上海被解除了武装,另一艘巡洋舰迪亚娜号甚至去了西贡。只有被联合舰队称赞为“最勇敢的巡洋舰”维诺克号在胶州湾拒绝被解除武装,装好煤炭以后再度出港,结果在日本海被日本军舰追踪时搁浅。其余远东舰队的五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又回到了旅顺。

怎么会打出这么一个结果?这其实也反映了日本海军在发展上的力不从心。日本海军发展已经超过了国力的发展,这不仅仅表现在购买,维护军舰的预算规模上,也表现在了军官培养的规模上。海军军官和陆军军官不同,培养费用非常昂贵,所以贫穷的日本无法随心所欲地培养需要的海军军官,海兵的毕业生们被这十几年来像炸起来了的龙虾片一样在膨胀的战列舰巡洋舰优先使用,驱逐舰和鱼雷艇轮不到。所以在作战之前,虽然东乡已经悬赏金鵄勋章,但在作战时驱逐舰长和鱼雷艇长们还是害怕俄国人的大炮,没有人敢靠近了施放鱼雷,结果打的全是空炮,甲午战争时夜袭威海衞的鱼雷艇部队已经不存在了。

当时联合舰队的驱逐舰长,鱼雷艇长们的质量低劣还不仅表现在胆小怕死上面,在战略素养上也是几乎为零。那么多舰长艇长,居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远东舰队的绝大部分舰只肯定要回旅顺港,完全可以用自己比俄国大舰在速度上要快一倍还多的优势,抢先在旅顺口外埋伏等待,而是大家都一齐凑热闹,在黄海上跟着俄国军舰跑。

日本海军也看出了这一点,后来远东舰队被歼灭以后海军对驱逐舰队和鱼雷艇队作了大换血,换下了全部驱逐舰长和鱼雷艇长,换上从大舰上调下来的海兵毕业生,并且又恢复了海兵毕业后在大舰接受基本培训后立即派往驱逐舰或鱼雷艇的传统,以加强驱逐舰和鱼雷艇的力量。

但是问题的真正根子不在这儿,而是日本是在小马拉大车,他没有大批培养优质海军军官的国力。和招生人数从来只会增加而绝不会减少的陆士不同,海兵是有点风吹草动就减少招生,所以在战后经常能够听到海军们在抱怨什么什么时候少招了生,弄得某某舰队无法编制什么的。所以在后来对波罗的海舰队的日本海大海战中,驱逐舰和鱼雷艇打得有声有色,帮俄罗斯人建造了一个活地狱。

黄海海战打的很不好,但是日本人割草打兔子弄了一个贴水,那个浦盐舰队被日本人弄没了。

东乡自从判断出远东舰队是要往海参崴撤退以后,就估计出了浦盐舰队要到朝鲜沿岸来接应的可能性。所以在上村带领的第二舰队也赶到黄海海战现场时,立即让他到朝鲜沿岸去等待浦盐舰队的到来。果然不出所料,8月14日凌晨04:25,第二舰队的出云,吾妻,常磐,磐手朝鲜忧陵岛在朝鲜蔚岛附近海面确认到了浦盐舰队的三艘巡洋舰。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第二舰队司令上村彦之丞和参谋长佐藤铁太郎可算被这帮老毛子给害惨了,说什么今天也要为家里的那几块玻璃报仇。

浦盐舰队这次出战不是来骚扰的,是来接应本国的远东舰队,可是又不知道黄海海战的结果,眼看舰数,总吨位都比自己大得多的日本舰队上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但是甭说数量上就有了差距,就是同样的舰数炮数俄国舰队也打不过日本舰队。理由有以下几点:首先俄国舰队的命中率就比联合舰队的低,日俄战争以后的统计表明,俄国舰队的命中率只是日本舰队的26%。还有炮弹的爆炸力问题,俄国海军当时使用的是普通的黑色火药,而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使用的是所谓“下濑火药”就是100%苦味酸的TNK炸药。苦味酸炸药在爆炸时产生高温高热,还有大量黄色的刺|激性气体,所以日本的炮弹对军舰装甲的穿透力并不一定强,但是一旦在舰上爆炸开了就是一片火海和让人窒息的黄色烟雾。打到哪儿烧到哪儿,能把舰炮的炮管都烧弯烧化。这次的浦盐舰队就是这样,三十分钟的炮战以后,鲁里克号就被命中舵机,起火进水,无法继续操纵,俄罗斯号和格罗姆鲍伊号几次想救援都没有成功,反而反而挨了更多的炮弹。

应该说俄国海军是很勇敢,也很善战的,俄国海军的问题是作战指挥主官除了死于联合舰队水雷之下的马卡洛夫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合格的。这次的浦盐舰队司令官埃森和远东舰队司令官维特格夫特一样,在作战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受伤的己方舰只。这时俄罗斯号和格罗姆鲍伊号还有基本全身而退的机会,但是他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而第二舰队一方还又来了援军,浪速号和高千穗正好赶到,上村把受伤的鲁里克交给这两艘援军,自己带着援军去追俄罗斯号和格罗姆鲍伊号。但是后来因为出云号上的炮弹快要见底,才放弃了追击。但俄罗斯号和格罗姆鲍伊号其实已经成了废舰。虽然最后逃回海参崴,但受损实在太重。两艘巡洋舰的甲板上几乎都给日本弄平了,俄罗斯号三根烟囱全部被炸,格罗姆鲍伊号的两座蒸汽机不能工作,两艘舰上的大炮都成了铁疙瘩,这两艘巡洋舰都成了无法修理的废舰。从此以海参崴为基地的俄国远东舰队巡洋舰分舰队已经不存在了。而远东舰队本身则还在旅顺港内。

乃木还是在很认真地攻打着旅顺,拒不听从海军的先打203高地的建议。

实际上这座很不起眼的只有海拔203米的小山包除了在旅顺口之外的海面上能注意到之外,确实连俄国人在一开始都看走了眼,没有建造防御工事。随着战事的发展,俄国人终于认识到了203高地的重要性,在乃木坚决不打203高地的时候,俄国人又把203高地也变成了一个混凝土堡垒。最后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亲自赶到第三军,以满洲军的名义命令第三军先进攻203高地以后,203被日本人称做了“尔灵山”因为就在这一个203高地,日本人又填进去了不知道多少条命。第七师团11月从旭川调来,仅仅经过五天,就从15,000人减员到了1,000人!

后来不得已儿玉只好解除乃木的职务,使用从国内调来的28公分重炮,只花了24小时就在11月30日占领了203高地的东翼。203高地的最后完全占领是在12月5日,日本人在山顶上架上为了攻城特地从国内搬来的28公分重炮,对着山下的远东舰队就轰了起来,陆军不认识军舰,指挥炮击的是后来的元帅海军大将,甲级战犯,当时的海军大尉永野修身。只花了三天工夫,到12月8日为止,除了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冒死冲出旅顺港后来在港外被鱼雷艇击沉之外,其余舰只都在三天内被击沉,旅顺的俄国守军也在1905年1月1日向乃木正式投降。

自此,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海军力量已经不复存在,现在联合舰队要准备对付的是不远万里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也称“第二远东舰队”或者“第二太平洋舰队”那支舰队是怎么回事?现在到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