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司令长官和司令部全体出阵,第五舰队的旗舰应该出阵,但是说来悲惨,出动旗舰那智号重型巡洋舰实在太费油。倒不是要保护环境,实在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在油上是穷光蛋,国内的重油只剩下了30万吨了,只好大家一起在轻型巡洋舰多摩号上挤成一团。
这次好像有天佑,还没出航就起了能见度为零的浓雾。一路上舰队还是保持着无线静默,只靠平时训练的结果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前进路线是先到勘察加半岛南端的占守岛以后再南下,到阿图岛以南后再往东,在基斯卡东北部见机行事。
但无论有过怎样的训练,一旦上阵那都不一样,浓雾中大家都走散了,好不容易到25日除了一艘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海防舰“国后号”以外总算集合了起来,但在再次开动时出问题了。那艘行踪不明的“国后”居然跟上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到别人没等他心裏有气,直接就向旗舰阿武隈的中间撞了过去,这就一片混乱。那边驱逐舰初霜的舰首也撞上了若叶的右舷,被若叶弹回来以后屁股又撞上了长波。若叶被撞惨了,只好回家,这样木村手下就只剩下10艘驱逐舰了。
是浓雾造成了这次严重的撞舰事故,但是也可以掩护一水战沉积混水摸鱼。然而事故处理完了以后大家都傻了:浓雾散了,又是一片碧海蓝天,无比美丽的北太平洋景色。
整个舰队又只能停下来等,这时舰队里上香求佛的也有,指天骂海的也有,总之,这天晴简直是晴得太八嘎了。
老天爷也许是被香火收买了,也许是被板砖砸昏了,反正3天以后的28日又糊里糊涂地起雾了。木村不失时机挂起信号旗:“全军突击,突入基斯卡湾”29日13:00分,天突然放晴了,一水战正好冲进基斯卡湾,这时旗舰阿武隈和驱逐舰岛风同时发现敌舰踪影,来不及等待命令,两舰同时发出了8枚鱼雷,全部命中,随着八声轰天巨响,敌舰纹丝不动,原来两条舰上的猫眼都把一块挺像船的礁石看成了敌舰。因为说是说天晴,实际上也就是雾稍微淡了一点而已。
而基斯卡岛上的5,200名海军和陆军守备队,每天在极度恐惧的心情里等待着来接人的第五舰队,而现在接人舰终于来了。
这地方是危机四伏的不安全地方,能早一分钟走就能早一分钟离开这块死地。岛上的守备对于这次撤退准备了好几套方案,进行了多次演练,根据接应舰队的停泊位置和距离,守备队的大发登陆艇能同时在几个位置出动,哪条登陆艇去往哪艘接应军舰,中间如何协调全准备好了,5,200人的全部登舰过程只花了50分钟,为了减轻军舰负重,士兵们一旦登舰,所持武器弹药全部扔进海中。
海军无所谓,陆军讲的是“武器是从天皇陛下哪儿借来用的”这抛弃武器,虽然是万不得已之举,其实也有点“大不敬”之嫌疑,你说是陆军的脑袋开了点不容易的窍也行,说是战况已经到了没法子讲究政治上正确的地步也行,恐怕是后一种说法更能反映现实。
正在到处巡逻取缔走私的鬼畜城管们在干啥呢?这事说来见鬼,美国一直在准备预定8月15日在基斯卡岛的登陆作战,由于担心这帮黄皮猴子会偷偷溜走,战列舰密西西比和爱达荷一直在周围巡逻。7月23日,水上侦察机报告说在阿图岛西南200海里处发现了7艘船,金凯德中将立即断定是日本舰队,带着人马就出动了,但当时那个方位没有日本舰艇,应该是水上飞机出了错。
然而7月26日密西西比好战列舰的雷达还在距水上飞机报告的地点15海里的地点真的捕捉到了回波,而且除了重型巡洋舰旧金山号以外所有的美国军舰都捕捉到了回波,于是大家一齐用雷达瞄准开火,打了个天翻地覆,打完了到现场一看,什么都没有了,嗯,猴子们大概都没了,金凯德领着人就于木村冲进基斯卡湾的28日回了家。金凯德这次回家还很邪门地把平常一直在基斯卡岛周围转悠的驱逐舰也全部带回去了。
日本人监听到了所有的美国舰队之间的通讯,因为这些通讯全是明文电码,日本人想不出这帮鬼畜在和谁作战,只好得出结论:肯定是鬼畜和鬼畜自己打起来了,站在一边幸灾乐祸地乱叫好。
回去吃饱喝足了的金凯德在7月30日又回到了战斗岗位,更加认真地在基斯卡周围巡逻,发誓连一条海狗也不让他游过去。
就是说,金凯德不在基斯卡周围晃悠就仅仅只有7月29日这一天,而木村就钻成了这一天的空子。
8月15日,鬼畜们运足了劲,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在内的100多艘舰艇掩护35,000人的美国加拿大部队在基斯卡岛进行登陆作战,这次登陆的就有后来被称为“魔鬼军团”(Devil''s Brigade)的美加混编部队,有关这支部队有一部同名电影。但这次魔鬼军团除了找到被日本人抛弃的两条狗之外,没发现这个岛上有什么日本活物。就发现在一座房子前面竖着一块“霍乱病人隔离所”的牌子,顿时美加军军心大乱,赶快从本国紧急调运大量疫苗空运基斯卡岛,大批军医在岛上逮着人就扎针,一片混乱。
事后查明,这是日本人的恶作剧,除此之外木村临走时敷设的水雷在日把美国驱逐舰阿伯纳·里德号(USS Abner Read(DD-526))给炸了,死伤130人,日本人在陆地上埋的地雷也炸死了四个美国兵。
美国战史家塞缪尔·莫里斯是这样评论这场登陆战的:“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具实战气氛的登陆演习”而听到消息的尼米茨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在回忆录里是这么说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人从进攻的行家变成了撤退的里手了?”
亲自登上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视察的尼米茨看着日本人修了一年多还是成不了形的基斯卡岛飞机场得出了一个结论:“要么就是日本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现代战争,要么就是日本人没有资格进行现代战争”金凯德当然不是日本的地下党,日本人能够全身而退也只是个事故,其原因无法解释。没人知道美国雷达的天罗地网怎么就出了漏洞,那么一只大舰队在附近溜达了那么长一阵子,为什么就没有人发现,而却在根本没人的地方则大家一起报告发现回波。战争就是这样由一个无数无法解释的事实而构成的东西,运气好的一方能借助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而取胜,运气坏的一方的失败也经常能归结到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上去。
基斯卡岛是日本海军的最后一次胜利,基斯卡岛撤退是一个奇迹,运气在日本人这边,但整个战场的气运则是正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美国人倾斜。其实美国人之所以在进攻基斯卡岛作战上拖了那么多时间以至于日本的驱逐舰队能趁机走一次耗子把人撤下来的原因除了天气之外,就是当时美国人正全力以赴在南太平洋剿灭日本人的驱逐舰队。
阿图岛的皇军玉碎,倒给了日本军部一个公布山本五十六死讯的一个机会。反正一个噩耗是噩耗,再加一个噩耗起来撑死也就是噩耗,虱子多了也就不觉得痒了。5月21日,在山本五十六被击落一个多月以后,日本为已经被追晋为元帅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举行了国葬。
举行这次国葬在日本军部内部一开始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陆军就很不赞成,公开跳出来的还是那根出头掾子佐藤贤了少将。佐藤说:“导致目前战争困难局面的中途岛败将,为什么还要举行国葬?”
鉴于佐藤贤了是公认的东条英机手下“三奸四愚”中的一员,可以相信这其实是东条英机的看法,只是在借用佐藤贤了的这张嘴。
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现在也不能对国民说中途岛失败了是不是?所以国葬还是要搞,元帅还是要晋。5月21日,山本4月18日战死以后一个多月,大本营总算发表了这件事。葬仪委员长由当过首相的米内光政海军大将担当,陆海军紧密团结,帮山本五十六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
不少日本海军参谋们战后对于山本五十六持这种看法:“山本五十六和岛田繁太郎安反了位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岛田应该来当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而山本则应该去当海军大臣,这样才适得其所。
当然这样做最后照样失败,除了那些没经过战争的人之外,从那场战争中活下来的人中没人相信有什么办法能让日本不输掉那场战争。军令部和联合舰队按照《海战要务令》进行的兵棋推演中从来也没有胜过美国,每次都是到小笠原群岛附近就掀台子不干了,这是连昭和天皇都知道的半公开的秘密。但是岛田不会像山本那样出怪招,老老实实按照《海战要务令》打仗,说不定依靠日本海军的练度,和鬼畜玩原教旨海战还能让鬼畜多流点血,而山本五十六去当海军大臣起码不会像岛田繁太郎那样被人称为“东条的副官”也还能让海军保留点最后的脸面。
不管怎样,既然大日本帝国海军选择了战争,他同时也就选了一条让自己最丢脸的失败方法。
山本葬礼十天以后的“大本营發表”内容是:“阿图岛守备队玉碎”古贺长官的话成了现实,大家都紧张起来了,玉碎战法也要有个战法啊,为联合舰队主力寻找决战机会而争取时间也要有个争取时间的打法。
但是美国人就是不肯给日本人时间。
拉包儿的南东方面舰队司令长官草鹿任一认为美国人的大举进攻要到月份以后,反正阿留申的包袱已经没有了,现在集中精力整顿一下吉尔伯特,马绍尔群岛,特鲁克和塞班岛这条线。
可是美国人6月底就来了。
来的是以瓜达卡纳尔岛为前进基地的海军,领头的是威廉·哈尔西和以莫尔兹比港为前进基地的陆军,领头的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美国陆海军的战略计划都分为三个阶段。海军是首先占领新佐治亚群岛,控制其周围海域,然后占领包括科隆班加拉岛,维拉拉维拉岛及周围海域的中部所罗门岛屿,最后进攻布干维尔岛。而陆军则是首先占领基利维纳群岛和伍德拉克岛,控制所罗门海,然后在新几内亚岛上占领从莱城,萨拉毛亚一直到马当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东北沿岸,最后在新不列颠岛西岸登陆,直指拉包儿。
美国陆海军的这些计划的执行时间都是1943年6月开始到年底,就是说到了1944年以后就不许日本人再在这一带呆了。
而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人背着他们就私自决定了这么重大的事情。日本人从前一年的八月份开始就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先是闹了半年多的瓜岛,再是麦克阿瑟又闹新几内亚,接下来金凯德又把阿留申的皇军给弄玉碎了,古贺大将又接了山本长官的将旗,对于新几内亚和所罗门前线还是只有一张月25日缔结的很抽象的陆海军中央协定。
美国人在6月30日分别在伦多瓦岛和新几内亚岛布纳和莱城中间的拿骚湾发动了登陆作战,说是作战,其实登陆本身没有什么战斗,因为日军在伦多瓦岛上只有很少的守备队,在6,000名装备了水陆两用坦克和重炮的美军面前连发动玉碎冲锋的时间都没有。
但这个小得不起眼的登陆行动是美军正式反攻(现在还不是大规模)的开始,从这次登陆行动开始美国人从“战略的守势”转到了“战术的攻势”从下面的地图可以知道伦多瓦岛地位的重要,首当其冲就威胁到了新佐治亚岛上的蒙达。1942年底日本陆军航空兵进驻拉包儿以后,海军设营队帮他们在蒙达修了个有1,200米长跑道的机场,因为鬼畜空中城管到处横行霸道,这个机场是修在椰林裏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军一直弄不清楚日本飞机是从什么地方飞来的,好不容易才弄清楚。但弄清楚了以后也不容易敲掉这个隐蔽在椰林裏面的机场,而这次占领了伦多瓦岛以后就可以从岛上用重炮把这个机场敲掉了。
情况是公平的,美国人能用重炮从伦多瓦打蒙达,为什么日本人不能从蒙达用重炮打伦多瓦呢?这又是个笑话,修蒙达机场时就有人提出同时修建重炮阵地来控制附近沿海和伦多瓦岛,但是草鹿任一长官认为没什么必要。到了阿留申没了以后草鹿才又想了起来,赶紧动手想抢在8月份美国人来以前修个重炮阵地,谁知道急脾气的美国人也不商量商量就自己来了,这下草鹿傻了。
鬼畜来了,得和鬼畜打仗。但和以往一样,能安心和鬼畜打仗以前,陆海军之间先要定一个胜负出来才行。这不,第八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大将就已经打到了南东方面舰队司令部来了。
“立即出兵夺回伦多瓦”今村均十分坚决。
这是废话,谁都知道伦多瓦的重要,伦多瓦没了,新佐治亚也就没了,新不列颠也跟着完蛋,但是怎么出兵呢?
“陆军出兵”今村均十分仗义。
还是废话,当然是陆军出兵啰,草鹿任一想的是怎么把兵运到伦多瓦去:“反正不远,用登陆艇冲锋舟行不行”今村均火了:“不行,用驱逐舰”为什么不行的理由以后再说。
“可是海军的驱逐舰越来越少,再加上油也越来越少,驱逐舰喝起油来可厉害了,咱节约着点行不行”草鹿可怜巴巴地想和今村均商量。
“不行”今村均寸土不让:“不用驱逐舰,我的人绝对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你就是最后一艘驱逐舰也得拿出来”就这样,吵了整整三天,终于在7月3日达成了“确保科隆班加拉岛和蒙达基地,尽早争取夺回伦多瓦岛”的协议,也就是说伦多瓦不要了。可不是只能这么办吗?人家鬼畜上岛都三天了,你再想把人家劝回去,基本上不可能。
但是,好不容易长官准备好了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了,部下不服。陆军的蒙达守备队队长是位很勇敢的主,这位在7月4日一大早发了一封电报出来,说没见长官们说话,本官这就准备带人去拿回伦多瓦岛。
那位也是急了,眼看着鬼畜已经架起来了五门重炮开始打了,再不动手这数目就会越来越多,你们不敢干本官干,就当是一次玉碎冲锋好了。
这一下今村和草鹿全傻了,好不容易说定了忍气吞声,怎么又来一位要打的,这是陆军的,你们陆军去说服教育,做思想工作去。
今村均这边还没有想出来说服蒙达守备队的词呢,这边大本营陆军部海军部,也就是参谋本部次长秦彦三郎中将和军令部次长伊藤整一中将联合署名的命令又来了:“抓紧时机,尽万策夺回伦多瓦”怎么这么乱?
今村和草鹿决定了放弃伦多瓦以后报告了大本营,而且大本营也认可了。
大本营当然的认可这个现场陆海军指挥官经过长达三天的认真讨论达成的一致意见了。但是蒙达守备队请求出战的电报也被大本营截获了,现场求战气氛很浓嘛,气可鼓而不可泄,第八方面军和南东方面舰队凭什么不出战?
这就是大本营督战电报的由来。估计草鹿任一长官连枪毙了蒙达守备队队长的心思都有,省得让鬼畜的重炮轰死了还要算战死,还得给金鵄勋章,但是那家伙是陆军的,管他不到,只能生闷气。
第八舰队司令长官鲛岛具重中将也火了,赌气说那本官带人去和鬼畜拼命好了,再死个中将大本营总会满意了。吓得草鹿赶快劝阻:“那不行,再想办法再想办法”想出来了办法,由第三水雷战队司令官秋山辉男少将带着三水战的驱逐舰去走一次耗子。
夺回伦多瓦是不可能的,现在已经是7月5日了,鬼畜已经上岛五天了。
但大本营的督战又不能不听,这就想出来了个折衷的办法,这次走耗子的目的地是科隆班加拉岛。无论如何,科隆班加拉是鬼畜的下一个目标,不加强那里的守备力量不行,先向岛上增兵2,400人,再运180吨物资上去再说。
这次秋山辉男少将选的旗舰是新月,加上凉风,穀风两艘驱逐舰作为支援队,掩护由望月,三日月,浜风组成的第一运输队和由皋月,长月,初雪,天雾组成的第二运输队,总共十艘运输舰,7月5日傍晚从肖特兰出发了。
新月是三个月之前刚就役的驱逐舰,秋月型驱逐舰中的第五艘,属于所谓防空专用的“B型驱逐舰”用4基双联装九八式10公分高射炮取代了12.7公分的高射炮,还有94式25mm联装高射机枪两基,在强调对空火力的同时还装备了4联装的93式鱼雷发射管作为对舰作战武器。
九八式10公分高射炮相比原来的八九式12.7公分高射炮,在射程,射高上提到了大约1.4倍,但是炮管寿命则从1,000发减少到了350发。更大的问题是没有炮瞄雷达,操纵也不是全自动化,而这时的美国弗莱彻型配备的火力系统是在MK37GFCS火控系统控制下的5英寸两用炮五门,MK51GFCS火控系统控制下的40mm双联装高射机枪4基8门,其他20mm高射机枪也全部用上了陀螺瞄准器,比日本人领先了两代。比较下来,日本人的所谓秋月型的防空驱逐舰也仅仅是“总算能够进行对空射击了”而已。
但是秋月型驱逐舰还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大日本帝国海军在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论证以后,终于得出了“雷达基本上不属于政治不正确的武器”这一重要结论。这次的新月上就装备了雷达和声纳,虽然原始了点,但是村长也是干部,薯仔也是干粮,这种“二式二号电波探信机”也还是一种雷达。
这不,新月上的电探就捕捉到了前方五公里处有回波。
这时候大概是23:00左右,一小时以前秋山少将已经把第一运输队派往新佐治亚岛,其余舰艇正在新佐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库拉湾航行,驶向下一个目的地科隆班加拉岛,23:45分左右第二运输队驶向了第二目的地。
在这一带巡逻的美国海军是瓦尔顿·安斯沃斯少将指挥的由三艘轻型巡洋舰檀香山(USS Honolulu(CL-48))海伦娜(USS Helena(CL-50))圣路易斯(USS St.Louis(CL-49))和四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尼古拉斯(USS Nicholas(DD-449))奥班农(USS O''Bannon(DD-450))詹金斯(USS Jenkins(DD-447))雷福德(USS Radford(DD-446))所组成的一支强有力的舰队。
安斯沃斯舰队排的是一个典型的一字纵队,四艘驱逐舰两前两后,把三艘巡洋舰夹在中间。
23:30左右,海伦娜号的雷达捕捉到了日本舰队,安斯沃斯少将立即命令美国舰队进入战斗位置。而一个半小时以前就已经捕捉到过美国舰队回波的新月却不知怎么的这次一直到23:50分左右才靠猫眼监视员的目视才发现已经近在咫尺了的美国舰队。
立即下达了战斗命令的秋山少将已经来不及了,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的美军舰队使用的是雷达瞄准,所有火炮一齐瞄准了最前面的旗舰新月。
日历翻了过来,成了7月6日,00:00分美国舰队首先开火,准确无比的瞄准使得美军的第一排炮火就让三水战旗舰新月号在一瞬间就沉没了,舰上的以司令官秋山辉男少将为首的三水战司令部全员战死,一个都没跑出来。
但是美军的全部炮火集中在了最前面的旗舰,后面的凉风和穀风没有受到攻击,从而可以进行反击。00:06分,凉风和穀风发射的鱼雷击中了海伦娜,海伦娜被击沉后,凉风和穀风立即撤出战场进行鱼雷的再次装填,等到兜了一圈装好了鱼雷再次回到战场,美国舰队已经无影无踪了。
美国人只注意到了日本的支援队,不知道还有两个运输队存在,所以两个运输队得以完成了走耗子的任务,但是第二运输队的长月不慎触礁搁浅,天亮后被美国飞机炸沉。
这场库拉湾海战是美国海军在南太平洋海域进入反攻以后的第一仗,也几乎是美国轻型舰队第一次主动找日本轻型舰队的晦气,结果是在不到十分钟裏面日本两艘驱逐舰加上一个水雷战队司令部换取了美国一艘轻型巡洋舰,这个结果如何呢?
从运输舰完成补给任务这点来说,日本舰队在经过海战以后还能完成预定的任务是很罕见的,这首先是这一带地形实在太复杂,再有就是美国人在狩猎日本驱逐舰方面还没有经验。
中途岛海战以后,日本海军的常胜神话被粉碎。到了瓜岛战斗的时候,日本人被美国人弄得信心全失,比如日本的航空兵的战果就只有美国航空兵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是单看水面舰艇的战斗,日本海军还不占明显劣势,起码在数目上没有输给美国人。
但即使是撇开国力的因素不谈,因为失去了制空权,日本海军无法在南太平洋上使用运输船只,只能用其最精华的高速驱逐舰来完成本来是一般运输船只来完成的一般运输任务,这就在被美军击沉击伤的舰只数目之外又额外减少了作战舰只的数量。
从这次的库拉湾海战开始的一连串日美之间的轻型舰艇战斗都是这种不平等战斗:美国的专门战斗队对日本的运输战斗双重任务队,这样双方即使在舰种和舰数上完全一样也是日本舰队处于明显不利地位。
从这次的库拉湾海战以后在中部所罗门海域展开的一系列海战都是这样的类型,这次的库拉湾海战如果只从损失吨位上来衡量日本人还不吃亏,两艘加起来只有四千吨的驱逐舰换来了一艘一万吨的美国轻型巡洋舰。但是美国人在不断学习,美国人不但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能取得胜利,在不占优势甚至是相对劣势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胜利了。如果把美国人仅仅看作是只会用钢铁铺路的有钱人就错了,美国人是很聪明的有钱人,当不那么聪明而又贫穷的日人与美国为敌的时候,日本人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7月5日日本人为了确保蒙达机场,在付出了两艘驱逐舰和一个水雷战队司令部的代价以后向科隆班加拉岛增派了兵员和物资。
但是还不够,一星期之后的7月12日,日本人决定了继续增援。增援的手段也只能是采取从瓜岛以来一直唯一能够使用的走耗子,美国人称为“东京特快”的战术。
第三水雷战队司令部没了,这次第八舰队派出的是第二水雷战队,司令伊崎俊二少将。
伊崎俊二是海兵42期的,而前面提到过的田中赖三,木村昌福,草鹿龙之介,最后到瓜岛接人的桥本信太郎,还有一星期前刚刚战死的三水战司令官秋山辉男这些少将都是41期的。这几个人中除了草鹿龙之介之外都没上过海大,都是开驱逐舰出身凭真本事爬上大佐的,当然带上将星则是托了太平洋战争的福。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日本海军驱逐舰队的质量,但是这些优质的驱逐舰长们只能开着驱逐舰去跑运输,从这点就可以知道这支海军已经没戏了。
这次伊崎俊二的旗舰是轻巡洋舰神通,警戒队是五艘驱逐舰雪风,清波,浜风,夕暮和三日月,组成输送队的是皋月,水无月,夕凪和松风。7月12日清早,警戒队从拉包儿出发,会合从布干维尔岛布音出发的输送队,准备当天深夜或者13日凌晨把1,200名陆军士兵送上科隆班加拉岛。
美澳的海岸监视员和侦察机很快就发现了这支舰队,一星期以前刚刚消灭了第三水雷战队司令部的瓦尔顿·安斯沃斯少将闻讯立即出动,手下还是以一星期前的原班人马作骨干,新西兰轻巡洋舰林达号(HMNZS Leander)取代了一星期前被击沉的海伦娜,而驱逐舰的力量则大为增强,除了上次的尼古拉斯,奥班农,詹金斯和雷福德等四艘之外,又增加了泰勒(USS Taylor(DD-468))拉尔夫·塔波特(USS Ralph Talbot(DD-390))布赫南(USS Buchanan(DD-484))莫里(USS Maury(DD-401))伍德沃斯(USS Woodworth(DD-460))和戈文(USS Gwin(DD-433))等六艘驱逐舰,总数达到了六艘。
安斯沃斯的队列也还是和一星期前一样,一字纵队,10艘驱逐舰前五后五,护住队伍中间的三艘巡洋舰。
12日晚上23:00左右,正在科隆班加拉岛北部望科隆班加拉岛行驶的日本警戒队发现了由驱逐舰和巡洋舰组成的美国舰队,雪风在出发的前一天刚刚装备了“逆电探”就是说一下子要弄出能用的雷达不容易,但弄个探测鬼畜雷达电波的玩意还是可以的,日本人管雷达叫“电探”这种东西当然就叫“逆电探”了,所以伊崎俊二从21:00左右开始就已经知道附近有鬼畜了,因为目中无人的鬼畜把雷达电波四处乱打,现在伊崎俊二立即命令输送队赶紧向预定地点走,同时警戒队做好战斗准备。
一星期前的三水战是叫做“支援队”这次的二水战是叫做“警戒队”其实任务完全一样,仅仅是叫法不同,不必认真,这裏也就使用当时的叫法,没有去统一。
这时檀香山号巡洋舰也发现了日本舰队,做好了开火准备。
美军在河野中也能使用雷达瞄准,可是号称“善于夜战”的日本海军还一定要使用探照灯指明目标这种早就过时了的瞄准方法。旗舰神通号打开探照灯,为后继驱逐舰一一指明目标所在,几分钟以后,双方距离缩短到了6,000米,开始了炮战。
由于打开了探照灯的原因,旗舰神通号把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暴露的一览无余,和一星期前一样,所有的美军炮火都朝着神通号来了,神通号舰桥被打飞了,和一个星期以前一样,以伊崎少将为首的二水战司令部又全没了,舰上起火,失去了行动能力。开始在海上漂流,最后于23:50分左右沉没。
也是和一星期前一样,在美国舰队炮火集中于旗舰的时候,其他的驱逐舰趁机发射了鱼雷以后迅速撤离战场以重新装填鱼雷。
美军没有机会追击,因为需要躲避大批蜂拥而来的鱼雷而造成了队形的混乱,而且参战的新西兰巡洋舰林达号被其中的一枚鱼雷命中,受到重创。
这时候已经到了7月13日,安斯沃斯少将刚刚整顿好队形,正要撤出战斗的时候,突然雷达又捕捉到了舰影,二次装填完毕的雪风们又回来了。
又回来了的雪风,清波,浜风,夕暮和三日月一边向美国舰队冲锋,一边开炮,同时趁乱还发射了总共32枚鱼雷,这次的鱼雷击中了圣路易斯和檀香山,两艘巡洋舰被重创,同时被命中的小驱逐舰戈文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沉到了海底。
这就是科隆班加拉海战的经过。日本人以一艘轻巡洋舰被击沉,一个水雷战队司令部被歼灭的代价,换来了运送的陆军和物资的登陆以及重创三艘美国巡洋舰,击沉一艘驱逐舰的战果,应该说是一个胜利,虽然代价大了点。
二水战原来的司令官是田中赖三,可能是“强将手下无弱兵”田中的手下除了和田中一样会用脑子之外就是比田中更勇敢些。走惯了耗子的二水战知道干这活不容易,所以和一星期前三水战不同的就是这次组成警戒队的舰只数目超过了输送队,这样一旦开打,胜利的希望更大些。而且这次的伊崎俊二和田中不同,是走在舰队的前列,在准备开打时,不顾暴露旗舰所在的危险为后继舰队打开探照灯指明方位。
而且后继的警戒队在第一次进攻得手之后迅速撤离战场,重新装填好鱼雷以后再次重返战场杀回马枪,这才是这次海战胜利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次海战还反映出来了日美海军的一个重要差别,大家都记得田中赖三得以一举成名的伦加海战中,美国只沉了一艘巡洋舰北安普敦,其余的三艘新奥尔良,明尼阿波利斯和彭萨克拉都仅仅是重创,修好了还能上阵,这次也还是这样,三艘参战的美国巡洋舰都仅仅是被重创。
这就是日美海军在DAMAGE CONTROLL(损管)上的差异。由于这个差异开战时日本在巡洋舰数目上对美国所占的优势,在中途岛以后就慢慢地被扭转了过来。因为美国人受到重创的巡洋舰几乎都可以修复重上战场,而日本人的就只能沉入海底。
在谈论这些现象的时候,不要忘记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海军的装药量达500公斤的93式鱼雷的破坏力要大于美国人的,装药量就比美国人的要多出50%。
想起来有点不可思议,造船能力本来就不如美国的日本,为什么会如此轻视损管,难道他们不知道修好一艘无论守创如何严重的军舰也要比新造一艘时间短,更不要说造新军舰的代价更是贫穷的日本所无法承担的。
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英美的冶金和造船能力本来就强于日本,军舰的抗弹性强于刚刚学会造船没多久的日本这不奇怪。加上英国人是真正的海洋民族,而从文化上继承了英国的美国人也是一样,他们几百年在海上讨生活;在海上,从海上抢人,也被人抢,他们真正知道船就是生命,知道船的价值。
而日本人走向海洋才只有几十年,他们也不知道一场战争会在一个地方持续好久,船对他们的价值就仅仅是体现在金钱价值上,对于国运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还不知道,到他们知道了的时候,那个国运已经告他们而去了。日人可能也知道船就是日本的生命,但是对真正的生命(不管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都是漠然视之的日本人,“船”这种抽象的生命,不会有什么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