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三十年前的明珠(1 / 2)

好色小姨 风中的阳光 2075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自古以来,有关于吸血怪物的传说,就多不胜数。

古波斯吸血鬼、古希腊狼人、古埃及狗头人等等,这些都是依靠吸食人类鲜血而存活的生命。

而所有吸血怪物里面,历史传承最悠久的,就是古华夏僵尸了。

什么白僵、黑僵、跳尸、飞尸、旱魃等等分类,还有十八种尸变,成型和喜好研究,这些都有着非常详尽的介绍。

只是到了新华夏,一轮破四旧、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工作发展起来之后。

就很少有人研究僵尸的问题了。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流行起来的火葬,更是让风水对死人产生的影响,彻底消失。

反倒是,欧美国家借着文化侵略的机会,输送了一大批电影、游戏文化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华夏青年的思维。

最终,才让“吸血鬼”这个东西,取代了僵尸在华夏人心中的地位。

不过,不管那些吸血怪物叫什么名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死了的人才能变成这种怪物,而且这种吸血伴随着某种特异病毒的传播,会产生极大的传染性,衍生出更多的吸血怪物出来。

白灵儿和王队都是刑侦工作人员,接受的思想教育,不允许他们相信那些超人类怪物的存在。

但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在提醒他们。

可以忽略两份尸检报告最后得出来的荒谬结论,但绝对不能忽略法医部门对尸体细节的描述。

所有尸体,无论是人是兽,都在颈部出现撕裂伤口。

伤口呈人类齿痕状。

死者身体内的血液大量流失。

就凭上面三个关键信息,就足以让白灵儿和王队,放下所有的手头工作,赶去停尸间,亲眼看看那些尸体的情况了。

而当他们来到停尸间的时候,才发现整个法医部门的人全都聚集在这里。

杂乱的吵嚷议论声音,堪称是一次现代科学与古代传说的巨大碰撞。

“我认为,行凶者一定是吸血鬼,伤口的口型接近人类而且还是齿形细小的婴幼儿模样。一个新出生的婴儿是不可能咬人的,所以只能是那种口型比较细小的吸血鬼。”

“不,不可能是吸血鬼,更像是狗头人。所有有记录的吸血怪物,都会传递一种病毒,让被他们咬过的生物沾染上同样的习性。偏偏这几具尸体,没有任何变化,更没有检测到血液内的残存特殊成分,所以,只能是吸食鲜血之后还要把生物灵魂汲取走的狗头人。”

“狗头人根本不存在的,我看,一定是僵尸。民国时期和建国初的时候,明珠就有过僵尸外出害人的记录。你们这些小年轻,有空多读读历史,提高一下自己。别看几场外国电影就把老外的那一套全当成是好东西了。告诉你们,那什么吸血鬼、狼人的,都是咱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让那群老外学走了而已。”

十几号人,七嘴八舌议论着。

白灵儿和王队看到这一幕,实在是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愁苦。

同志们这么认真工作,凑在一起商讨案情,绝对是好事。

但是,放在警局里,一起恶性案件迟迟得不出准确结论,一帮法医还专门在国内外的传说上找案情突破口,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王队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停尸间里的讨论。

众人看到领导来了,这才是急忙闭嘴,退散到两边。

白灵儿两人走到人群中间,看着已经被解剖得体无完肤的尸体,好一阵无语过后,王队才站在东道主的角度,主动喊了个法医部门的主管领导过来。

“老李,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尸检报告的结论上,写吸血鬼,你们特么的怎么想出来的!”

王队开口就骂。

没办法,任谁听了那样的结论报告都会骂娘。

王队相信手下这群法医的专业技能,可实在是无法直视“吸血鬼”三个字。

那老李面对领导的质问,反倒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振声说道:“报告王队,尸检报告结论,是我们集体做出来的。

当然,用词方面可能不是很讲究。

如果您觉得吸血鬼三个字不能接受,我们也可以改成‘人形吸血怪物’。

实在不行的话,改成僵尸也可以。”

老李的话音刚一落下。

王队鼻子都快气歪地吼道:“我改你妹!老李,这是做工作呢,你当是开玩笑的吗。”

“王队,我们没开玩笑,这结论——”

“闭嘴,别和我说那些没用的,你现在告诉我,行凶的凶手是人还是野兽。”

“报告,是人!”

老李没半点犹豫地给出答案。

王队的心情总算平复了一些。

只要行凶者是人,那就好办了,那还不算超出正常人类理解的犯愁。

谁知老李紧接着一句话,差点把他给气懵过去。

“是像野兽一样的人。”

“我、我——”

王队连骂人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白灵儿往前迈了一步挡在王队的面前,两人来这里是听一个准确结论的,又不是听谁在这骂街。

她抬眼扫视了一圈,确认在场的都是警方的人,便再没有任何顾虑,开口说道:“老李同志,我们来问你,是想听你们从专业角度做出的判断。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你就告诉我最真实的答案。

无论这个答案都多么离奇。

哪怕是你说有外星人入侵地球了呢,只要你敢保证你所做的猜想是最正确的,你就说出来。

我相信你们。

你们也要告诉我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