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1 / 2)

何欢 步微澜 1836 字 5个月前

夜半,冷月孤清,长街凄寒。

一部铁灰色卡宴急速拐进内巷,在铁路小区大门口倏然而止,两只前灯如鲨鱼眼般冷冰冰地睨视前方。一条人影从阴影中缓缓站起来,逐渐暴露在光束中。

车里车外的人俱皆纹丝不动,僵立着,沉默着,直到卡宴的右车门无声打开,灯光投照中,小区门口那人慢慢走近车前。

正月的夜,他只披了件薄夹克,受伤的手臂用一件白衬衣草草包扎,阴郁的眼在走近车门时突现一丝光彩,他话语铿锵:“我回来就是为了给景程报仇,聂二不死我心不安。”

雪粉随风纷扬,静默中,姜尚尧仔细打量他,评估他的勇气与坚决,然后他沉声问:“聂二在市一医院,缝好肠子没几天就能出院。只是,下一回你可没这么容易得手了。黄毛,我拿聂二和你换另一条命,干不干?”

黄毛有些瑟缩,不知是天冷还是因为心寒。良久,他扶着车门的手青筋暴突,像用了绝大的力气,随后,他默然点头。

……

闻山小城的光明与黑暗,对于庆娣来说,如同惨绿青春期的执拗与茫然,在时间的恒河中,脱离了她现行的轨迹,遥遥而去。新与旧的嬗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那些阵痛渐渐淡化。也或者,被她深埋进心底一隅。

世界正如一只大万花筒,同样的若干碎片,扭一扭,又是另一番好景。

四九城西北角,圆明园南墙附近的一条隐秘小路尽头,秦晟的大众辉腾直入门岗,老树密林掩映的U型建筑居然是六十年代老营房改造的私人会所。

车停在挑高足有二十多米的门廊前,早有门童恭立守候。庆娣想推门,秦晟留意到她的举动,笑说:“等我来。”

她注视西装革履的他绕过车头来到这一边,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秦晟确实深具魅力。

他刻意加入她的朋友圈子,并且适应良好,没有一丝突兀感。处事之圆融让庆娣既对他的家庭背景持谨慎保留态度,又对那样的环境培养出的性格行为模式和精神世界颇为好奇。

这是两人第一次正式约会,以往众人聚会中只是泛泛地聊天,可这一晚从她报考的文学院谈到秦晟十多年前的大学时光,谈到尼采。这又是一个令庆娣惊奇的发现,身为体制内的一员,他竟然对一位深具批判主义色彩,强烈抨击传统体制,强调个人意志的哲学家推崇备至。他们从尼采谈到黑塞的诗歌和小说,争论如何在道德与人性,情感和理智之间取得平衡与统一。

“见素抱朴守缺。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堪透。”话题谈到这裏,不免令人想起远方的姜尚尧,在欲望与准则中如何取得平衡正是他疏忽的。庆娣怅然若失,浑然忘记了周钧谆谆教导的约会守则“一,专注的聆听;二,崇拜的眼神;三,优雅的微笑”。

“这是出世说。我比较倾向于另外一种方式,屹立于世界之上。俯视永远比仰望的视野更加辽阔,也更不容易迷失方向。”

他果然自信,庆娣哑然失笑。

到家时,她回身感慨:“很愉快的一个晚上,多谢你。”

秦晟颇有风度地略略欠身,“我也同样要说谢谢,畅谈是种享受。”

早春的四九城,寒意仍浓,四目相对,他俩会心一笑。浮世扰攘,对任何人来说,精神交流与共鸣的喜悦都是弥足珍贵的。

庆娣道别后准备上楼,秦晟在身后唤住她,迟疑地说:“我有个女儿,八岁了,这两年和她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聪明早慧。”

庆娣侧头想了想,嘴角笑意真诚,“聪明的小姑娘一定很讨人喜欢。”

他平静的面孔掠过一丝喜悦,然后在她再次准备上楼时又问:“你考试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说是下个礼拜。”

“打算怎么庆祝?”

庆娣莞尔,“你确定我能考上?”

他点头。

可是,对她来说,这样的节奏太快了些。

“我下个月将赴任闻山,初期了解人事关系和工作调研一定会占用不少时间,再见面不知什么时候。”秦晟沉吟说。他是深思熟虑,谋定后动的性格,谨守方圆规则,与佳人相逢实在是人生的大意外,“或者你会感觉我太急迫,给你造成太多压力,实在非我所愿。”

如果说之前只是仰慕他才学,那么这一刻他眼中的郑重和温柔真正拨动了她平静的心海。

是的,郑重。从一开始明确立场,到不疾不徐地向她敞开他的精神世界,无一不让她感觉到他郑重的态度。

庆娣不由想起圆圆那些劝导,被优秀的异性重视并非体现女性价值,但确实是证明了女性魅力。她窥视内心,最初的无措和抗拒已经消失。面前的这个人,目标明确,但手法潜迹无形,如果这也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实在不能小觑。以小见大,秦晟工作上的成绩绝非单纯的家庭背景的光环影响。

“如果成绩满意,可能会有不少朋友一起庆祝,凑份子吃饭什么的。”

秦晟闻言笑意盎然,“那算我一份子?”

庆娣对他的百折不挠莫可奈何,她抿嘴微笑点头说:“好,到时候我给你电话。”

上了楼,周钧正坐在电脑前。最近春装上季,他的淘宝店重新装修,下班后连开了几个通宵,困得几乎要拿牙签撑开眼皮。“两个人在楼下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这才第一次约会,神舟五号也没你们速度快。”

他坐的位置掀开窗帘一角正好可以全面观察到楼下情况,庆娣回他:“临走说了两句闲话而已。”

“鲍参翅肚的也没说给老娘打包一份。”周钧哀怨不已。“对了,你妹妹电话。八点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