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客套一番,朱文涛重新留了方子,便说还有事,遂起身告辞。
这孕期不知不觉便过了一半,月中时我母亲和季兰又过来了一趟。喝茶时她大约提了一句,说西北战事顺利,不必太过挂心。我晓得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以前西征或是北征都需要留驻,也不知赵偱的归期。他一切安好,我便放心了。
后来我随口说了一句:“好久不见孙正林了,不知道是因为太忙,还是因成徽的事和我结了梁子,到如今也不来道个喜,实在不像他的为人风格。”
季兰忙停了茶盏,惊愕道:“大姐不知道么?”
我娘亲连忙同她使了个眼色,季兰不自觉地抿了抿唇,便不说话了。
“不知道什么?只要不是孙正林想不开跳河自尽,我基本上都能接受的,说吧。”
季兰看看我娘亲,我娘亲叹口气:“富贵荣华这东西,来得快,通常去的也快。孙家盛极一时,如今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可见还是稳当些好。”
我一惊:“孙家怎么了?”
我娘亲忙安抚道:“你可别为这事急了,你同孙正林再好的交情,也犯不着这个时候你替他急。且这件事并未太牵连到他,他如今还在国子监安安分分当他的讲书呢,只是家里一团糟,恐怕一时也顾不到旁人的事。”
“孙家到底怎么了?”我娘亲三两句话避重就轻,反让人觉得不对劲。
她沉默了会儿,道:“孙继如被革职抄家,牵连到孙氏一族的其余事,都还待查。”
“怎么会说革职就革职?还搭上抄家,这到底是犯了什么事才这般惩处!”据我所知,孙正林他舅舅孙继如还算个好官,也没见做什么犯王法的事。
我娘亲回:“这件事牵涉甚远,你不必知道。”
她这是铁了心不想告诉我,难道这件事还同我们家有牵连吗?如此遮遮掩掩实在不似她的风格。
“您不必担心我,我不过是为求个明白。您不说,我也会找旁人问的。”
她叹口气,蹙了眉低声道:“二十多年前的沈氏灭门案你听过么?”
那时我还未出生,但零零散散也听人说起过。这样的事不能摆上台面讲,大家心知肚明便好,免得招惹是非。据我所知,沈氏一族当年被搭上个大逆不道的罪名满门抄斩,但究其缘由,不过是朋党之争的牺牲品罢了。那年沈应洛入狱后妄图申辩,却反而罪加一等。上头要你死,那就必然是死。所有人都等着这个倒霉的牺牲品死掉,甚至不惜火上浇一把油,终于这件事从一人获罪,演变成了满门抄斩。
趋跄媚胁,顾盼而皆然;免冠叩首,应声而叩是。<span class="notetext" data-note="出自孙嘉淦《三习一弊疏》。"/>为人臣者,其实都只是奴才。
我娘亲突然提起这件事,必然是有缘由。难道……孙继如与当年的沈氏灭门案有关联?是添油加醋还是刻意加害,又或者……我爹爹也有一份在其中?
她继续叹道:“孙继如不是第一个,亦不会是最后一个。依我看,不是沈氏门生所为,就是沈氏后人。否则,谁会费这样的心思去做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呢……可真的是费尽心机搜罗罪名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