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旱灾
李跃率军返回邺城,旱灾的征兆已经初见端倪。
大河缩流,小河直接断流,就连黄河也缩减至往日三成规模。
三月原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入目所及之处,皆是枯黄,悬在头顶的春日竟感觉有些晒人。
从去年入冬开始到现在,河北、豫州没见一点雨雪。
关键不知道这场旱灾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时间长了,梁国也扛不住。
李跃记得历史上明末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年年大旱连着瘟疫蝗灾。
东汉其实也是被天灾折腾垮的朝代,从建宁三年(170年)正月开始,河南、河内饥荒,以致夫妇相食,其后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东地裂,雨雹,山水暴出。
紧接着,持续百余年的大瘟疫横空出世。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口凋零,五胡开始内迁,华夏外围领地基本都被放弃了。
好在梁国的官僚体系还算运转正常,县令、刺史兢兢业业,组织百姓渔猎,平分所剩不多的水源。
大旱刚起,前几年的积累,百姓家都有一些余粮,水里的鱼,山里的野兽都能撑一段时间。
“这么下去不行,旱灾不知何时停歇,趁现在百姓手上还有余粮,可令他们就食青徐、淮北,邺城百姓愿去辽东者,分田分屋舍,不愿去者,就食沧州。”
李跃在路上就想好了对策。
梁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司豫兖三州,恰好是重灾区。
旱灾时间一长,粮草转运也是重大问题。
所以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填实辽东。
辽东非常大,物产丰足,靠山临海,足以养活几百万人口。
历史上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已达六十九万七千户,胜兵五十万,民户三倍于前魏时。
辽东人多了,自然就能压制乃至吞并高句丽。
“常令君已率尚书台劝导百姓东迁,待旱灾平息后返回。”崔宏道。
抚育百姓本就是尚书台的职责,常炜没有丞相的名号,实则在天下人眼中,已经是大梁的丞相,李跃出征在外,国中政务皆由他打理。
即便李跃在朝中时,也大多是常炜率尚书台裁定,重大事宜才送达李跃面前。
回到邺城,东西南北,无数大车小车进进出出,送入粮食,带走百姓。
旱灾一起,连牛马都羸弱不堪。
远远望去,邺城仿佛笼罩在一片暗黄之中,连天空都是这般颜色。
土地干旱,沙土亦随风南下。
旱灾之下一切从简,接风洗尘免了,庆功宴也免了,李跃赶紧下令将士们休沐,自己则不顾疲劳的召见尚书台诸臣,询问抗灾准备事宜。
“陛下不必多虑,受灾区域仅河北、豫州,黄河下游,淮水两岸皆风调雨顺。”常炜给李跃吃了一个定心丸。
淮北大屯田还在,梁国的家底就保住了。
“甚好,将士们休整一个月后,朕亦率他们就食并州。”
关中叛乱,有王猛主持局面,氐秦这块硬骨头迟早被熬软。
想起关中,李跃心中一动,“关中灾情如何?”
天灾人祸,加上这场叛乱,将催化氐秦的各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