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大明宫。
汇报边境战况的塘报一封接着一封传来,隆庆帝和众位大臣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讨论战事,但是却一筹莫展。
今天一大早,隆庆帝收到了杨思诚的绝笔信,这表明形式十分危急,杨思诚已经准备与城同亡了。
隆庆帝赶紧召集众臣商议,他脸色十分阴沉的问道:“蒙古人兵围庆阳府,杨思诚困守孤城,兵微将寡。
城中三十万百姓危在旦夕,众卿有何良策解庆阳之危?”
众多阁臣和军方大佬们这次都沉默了。
他们都知道,如今大楚能守住黄河防线,不让蒙古人杀入关中已属不易。
如若出兵救援庆阳府,与蒙古大军野战,以如今楚军的战斗力,很可能会遭遇惨败。
到时候蒙古人乘势杀入关中,威逼长安,就算最后能守住长安不失,也必然造成天下震动,社稷不稳,后果将难以承受。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如果庆阳府被攻破,蒙古人抢掠一番后肯定会选择收兵,这次危机就算是过去了。
但是要以庆阳几十万百姓为代价,这个话谁能轻易说的出口。
隆庆帝看到大臣们都缄口不言,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看向罗瑾和张纯阳,心说你们当初振振有辞,说不能轻易调动大军,只要加强戒备就可以。
朕就是因为听了你们两人的话,没有及时调整布防,才让蒙古人这么轻易的突破镇远关。
现在你们倒成了闷嘴葫芦了,简直岂有此理!
“罗爱卿,伱有何良策?”
罗瑾被隆庆帝点名,即使再不愿意也得说上两句。
“陛下,蒙古人这次入寇,我边境已经早有准备,实施坚壁清野之策。
蒙古人的粮草肯定难以为继,依臣看来,这次兵围庆阳府只是他们行险一博而已。
只要杨思诚能多守住几天,蒙古大军自然会退兵。”
罗瑾避重就轻,打了一招太极,隆庆帝心里不爽,面上却不好发作。
他又看向张纯阳问道:“如今庆阳府已经岌岌可危,如何能守住。
张阁老,你有何良策教朕?”
张纯阳拱手答道:“陛下,我军善守城不善野战,蒙古大军却皆为骑兵。
贸然出兵救援,恐怕会中了蒙古人围魏救赵之计,六年前的错误不可再犯。
杨思诚精熟边事,治军有方,应不会轻易被蒙古人攻破城池。
我们应该等各镇援军到达之后,集中优势兵力再与敌决战。”
隆庆帝知道张纯阳说的很有道理,也算是老成谋国之言。
但是想到庆阳城破,几十万百姓不知有多少会被残杀,又有多少会被掳掠到草原,他就感到心如刀绞。
群臣都看出隆庆帝的心思,却都不想开口,张世睿暗叹了一口气,不得不站了出来。
他出列说道:“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守住萧关防线,不让蒙古人继续南下。
庆阳府……恐怕只能徐徐图之了。”
隆庆帝沉默了许久,泄气般的挥手说道:“卿等先去吧,尽快商议一个战后方案给朕。”
“是,臣等告退。”
众臣知道隆庆帝这是妥协了,赶紧回去准备善后方案,他们也都觉得庆阳城十有八九是要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