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忠顺王的反击(1 / 2)

第136章 忠顺王的反击

贾琼上任第一天,就干净利落的查办了地头蛇黄县丞,对其他胥吏却轻轻放过。

恩威并用,使整个长安县的大小官员胥吏,全都对这位新任县尊大人心生畏惧,无人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

因此上上下下如臂指使,贾琼的工作也因此可以迅速步入正轨。

俗话说抄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

别看知县只是个小小芝麻官,没有直接杀人的权利,但是抄家的权利还是有的。

在黄汴认罪之后,贾琼也不含糊,直接就让人抄了他的家。

贾琼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县里的账目上亏空巨大,三仓也多有缺漏。

这次查抄黄家,本官要把亏空全部补齐。

多了的上缴国库,如果少了,你们谁贪的,谁就得给本官补上。”

贾琼话都放出来了,县里这些人还不卯足了劲儿去抄家。

那情形真可谓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黄汴的宅子,田庄,店铺,连同隐藏起来的外宅,全被县衙里的人指认出来。

然后就被掘地三尺,搜刮一空。

黄汴祖上就是长安的地主,在没当这个县丞之前,家里就很有钱。

当了县丞之后,他仗着忠顺王府的势,更是想方设法拼命捞钱。

这一下全都被搜刮出来,油水是真的多。

最后抄得的财货,和各种产业大概折算下来,居然有二十八万两之巨。

贾琼都被这个数字惊呆了,他知道黄汴家资丰厚,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这么多钱,不但能把县里各处的亏空全填补上,还能多出来二十多万两。

至于这里面有多少是他祖传的家产,多少是非法所得,贾琼可就管不着了。

贾琼先给隆庆帝上了个折子汇报情况,然后就开始着手发卖黄汴的各种产业。

他打算用这笔钱填上了长安县的亏空,再截流了一部分充作公费,剩下的银子再如数上缴。

上任才一天,贾琼就补上了长安县历年来的亏空,还给朝廷创收了二十余万两。

这对非常缺钱的隆庆帝来说,颇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贾琼动作太快,等两天后忠顺王那里得到消息的时候,黄汴都已经被移交大理寺了。

这件案子贾琼出手干净利落,人证物证俱全,已经被办成了铁案,他想翻也翻不了。

忠顺王知道后恨的牙痒痒,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贾琼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抓了他“老丈人”,还抄了家。

这便宜老丈人的家财他还惦记呢,这下都便宜了贾琼。

贾琼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留,忠顺王府跟贾家祖上就有些龌龊,这一下他更是记恨上贾琼了。

忠顺王私下走了关系,让人进大理寺监牢找黄汴问明了情况。

他听到贾琼不但带着锦衣卫上堂,还随身带了把天子剑。

贾琼怎么可能有天子剑,他一下就兴奋了。

他立刻就决定要参加明天的早朝,狠狠参贾琼一本,不死也要让他脱层皮!

大楚的早朝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召开。

有资格参与的只有宗室勋贵,在京四品以上文官和二品以上武将。

当然很多宗室勋贵是懒得参加常朝的,比如恭亲王。

他现在领的是宗人府宗令兼亲军都督的差事,但是没有重要的事,他一般都不会参加常朝。

所以第二天早朝,隆庆帝一眼就看到了前排的忠顺王,知道他今天上早朝肯定是有事。

忠顺王只在内务府当差,平时根本懒得来参加朝会。

于是隆庆帝直接问道:“永衍,你今天上朝所谓何事?”

忠顺王立刻出列说道:“臣参奏长安知县贾琼。

行事乖张,目无法度,为谋钱财,肆意诬陷朝廷命官。”

隆庆帝一听是为了这件事,心中顿感不悦。

黄汴的案卷他已经看过,在他看来贾琼的处置并无不当之处。

忠顺王这时候来为黄汴说话,莫非还想翻案。

那二十万两银子,还想让他退回去不成?

隆庆帝还没说话,文官队伍里,大理寺卿狄之逊就已经出班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