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2.评析五部电影,讲一道命运的三选题(上)(2 / 2)

当然,要是它不优秀的话,我也不会拿出来塞在今天这篇文章里讲了。

《寻梦环游记》的整体风格与制作的灵感,都来源于墨西哥乡村文化中的一个传统节日“亡灵节”。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是生命的最高意义,当生死互为补充时,才算作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这与我们的“轮回”概念倒是有几分相似)。

与大洋彼岸的我们的“清明节”不同的是,在这一天,墨西哥人虽会祭奠亡灵,但却绝无悲哀,甚至还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就如同动画中所表现的那样,他们想让一年一度回来探望的祖先们见到他们活得很开心,所以就并不会耷拉着一张凝重肃敛的神情,度过这一天。

而说到这个“亡灵节”,我就想顺便提一下这款发行于2018年的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暗影》了:

虽然它和今天的影评没什么关联,但是在游戏中,玩家则是可以操控主角劳拉,同样去到墨西哥,并感受到那里的“亡灵节”文化。能亲自上手操作,融入其中,那可是一种比隔着屏幕看动画更沉浸得多的体验呢。

也是多亏这一部动画和这一款游戏,着实的加深了我对它们这个文化的印象。

总之,就在这样欢快的氛围下,以此(墨西哥亡灵节)为主题的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和一段奇妙冒险的故事,被创作出来了。

《寻梦环游记》的剧情内容想必大家也已很熟悉了,在此,我就只拣出与我所点的命题相关的部分来讲吧:

当“家”与“梦想”发生了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

与《阳光小美女》相似,《寻梦环游记》中的每一个主要角色也面临了这个选择题,但不同的是,除了主角小男孩米格外,其余的每一个人在故事开始时、则是都已经选过了,甚至已经在自己的选择下,度过了完整的一生。

他们所剩下要做的,就只有是在遇到了同样面临了这道选择题的米格时,要向他传达什么理念,以及要如何为他指点前行的道路了。

而在这个故事当中,众所皆知的是,除了两位音乐家“埃克托”与“德拉库斯”选择了梦想之外,其余剩下的全部角色,都选择了家。是否是受制虽不知,但至少,他们的选择是家。甚至即便是埃克托,也在即将功成名就之际,因为想家,而中断了接下来的演出。

于是严格来说,他也没有在梦想上走到最后一步,这就导致了德拉库斯有机可乘,可以在谋杀他后,拿着他的创作去经营出自己的名声。

说出来可能有些同学难以认同,但在我鸭某人看来,德拉库斯才是整个故事里,唯一的那个选择了梦想并甘愿为之牺牲许多、直至贯彻到底之人。

但我们认真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

在某些时刻,我甚至觉得自己很理解德拉库斯。

不过尽管如此,他的追梦方式,却也陷入了一个过度的极端。那就是他对名声过分的狂热,已经走到了“不择手段”这一步。

他错误的把结果看得比过程重要了,乃至在埃克托即将离开他时,为了保住他们的名声,从而干出了毒杀队友,以及之后还沽名钓誉、抢过埃克托的原创成果这样的事。导致他虽给自己挣了八十多年位列巅峰的名声,却把一个翻车的隐患越埋越大,直到自己踩雷。

刷了很多遍动画的同学应该对德拉库斯所秉持的“莫失良机”这一四字真言印象深刻,正是这四个字,透露出了他那“结果比过程重要”的错误理念,那四字只带给了他虚假的名声,他在亡灵世界那庞大的饭圈帝国,只因自己一句暴露在万千观众前的一时失言,顷刻间便崩塌了。

我鸭某人虽能体会他的心境,但深知盗版之危害的我,自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我虽然和他一样,正在走着“梦想”这一单项选择。但庆幸的是,此时的我还能清醒的明白,“过程比结果重要”这一真理。我也许还会更为极端的走下去,但我并不会像德拉库斯一样极端到迷乱了心智。

至少截至此时,我还是清醒的。

至于未来我会执念成什么样,会不会陷入比德拉库斯更疯狂的状态……呵呵,我就不敢说了。

毕竟未来不可预知,而现实,又是永远比艺术作品更夸张的。

说完“真正的追梦人”德拉库斯,我们来说说故事的主角“里韦拉”一家人。

在故事进展到他们开始支持米格之前,我对这一群人的印象是很不好的,相信屏幕前的许多同学初看时也是这个感想。

米格只是有一个纯粹的音乐梦,他已经为此付出了努力,但却因为家族的这个荒唐的“祖训”,导致他从来无处施展。别说演奏音乐了,就连“听”音乐都不容许的家庭,那该是一处多冷漠的地方?

若我把自己代入到男主米格的视角,当我拿出自己组装好并调好了音的破吉他,兴高采烈的想要在家人面前展现出我私下偷偷练了多年的水准,说我要去参赛,却反而被他们一把夺过,连听一曲的时间都不肯给,甚至还要当着众人之面直接砸坏的时候……

在我的吉他被砸得粉碎,所有人都只是在旁观着,没有一人阻止的时候……

如果是我,我下一刻要做的,绝对就是和这样的“家”完全恩断义绝。并且之后与米格不同,踏上我的黑化之路,可能成为下一个德拉库斯,也可能籍籍无名的死去。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的。

我不想说我的家族是怎样,但至少我敢说现实当中,古往今来,是绝不会有任何一个家族能做到这样。

能将祖传了八十多年下来、且还历经了三代女强人家主不断固化的陈腐成见,只用一个小孩出走了一晚、再回来弹唱上半首歌,便就此化解掉。

稍微用点脑子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毕竟大家可以自己想象,在外高祖母伊梅尔达去世后,外曾祖母可可做主也做主了几十年,这段时日里,她也一直没有把撕下来的照片拼回去过。说明其实她也恨她的父亲埃克托,只有在垂暮临终、神志不清之时,再次听到了那半首歌,才终于舍得原谅父亲,拿出被撕下的一角。

也就是说,埃克托无法回来探望可可,可可自己也是主因之一。

然而动画毕竟是动画,想必皮克斯在制作之时,也就是抱着全年龄向、且主要是面对儿童的倾向所制作的,所以,也就不会把残酷的部分带到荧幕里。

我只能说,整部片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许,而且还是很脱离现实的那种。

就像所谓的“亡灵世界”一样,只能是我们自心底里寄托而去的美好愿望而已。

现实中真正的“家人”们,为了财产,为了权力,怎样残忍的故事都造出来过、造出来了无数个连编剧们都不敢写的离奇过。

当矛盾上升到这样的程度,现实中的所谓“家人”们,应该也是早已分道扬镳、恩断义绝了。

不过,现实虽没有动画那么美好,但也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必要期许着美好、并为之而努力奋进一样。

生活也许已经很黑暗了,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向往光明,都不为迈向光明而努力,那光明又如何能到来呢?

所以,想实现梦想,还是得选择梦想。

想儿孙满堂、晚年安乐,还是得选择家。

也许是我还年轻,我还没有探究出这其中可以共存、可以都选的方法,所以我能给大家的建议,也就是只有像德拉库斯一样选择其一,然后不要后悔的走下去了。

我也不会做第二种选择。

3/5:《夏洛特烦恼》

当我们选择了梦想,却是空梦一场,我们该要如何?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上映于2015年的,由闫非、彭大魔执导,沈腾、马丽、尹正、王智及艾伦联袂主演的,改编自同名舞台剧的喜剧电影。相信这部电影,同学们就比上文提到的两部要熟悉得多了。

要讲这道选择题,《夏洛特烦恼》正巧就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当年之事尚有印象的同学,应该会记得很清楚,当时《夏洛特烦恼》可说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的。尽管故事是平白无奇,但仍通过埋下的足够的笑料,演员们对角色十分生动的塑造与表现,换来了这部影片的成功。

它成功在哪呢?

成功在只用一部电影的篇幅,就让我们对开心麻花这整个团队(至少海报上的这几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功在直到今天,网络上仍然络绎不绝的使用着电影中的“梗”,最经典如出场自带bgm的“潮汐海灵”袁华,或如楼下记不住马冬梅名字的大爷,还如来自多名角色的许多名句“咱俩各论各的”、“就**你叫夏洛啊?”,等等之类……

作为一部“国庆档喜剧大片”,《夏洛特烦恼》并不需要通过怎样多少种艺术手法、去怎样传达什么深刻的理念,相反,还正如我所说,这部电影的故事还只需要是平白无奇,甚至有些套路化皆可。

这部电影的故事有多套路化呢?

首先,我在查百科资料时得知,影片在上映的半个月后,就曾被指责抄袭了美国知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系列三部曲编导)于1986年的作品《佩吉·休出嫁》,不过闫非导演本人则是否认了。

其次,除《佩吉·休出嫁》外,则还有一部是令我看起来觉得很眼熟的作品,是上映于2006年的,由弗兰克·克拉斯执导,亚当·桑德勒、凯特·贝金赛尔、克里斯托弗·沃肯等主演的喜剧《人生遥控器》。

这部片则讲的是一位平平无奇上班族,也是在做了一场南柯长梦后,醒悟过来,明白了某些道理的故事。

大家可以把这三部电影都看看,这一对比就知道有多套路了。

说回《夏洛特烦恼》来——整部影片的故事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底层男主,发梦穿越回青春年代,可以重做当年的选择的,十分标准的爽文套路。但也正因它在角色塑造上的优秀,成功地做到了令我没有像厌恶其它爽文一样厌恶它。

这一波,我们就单刀直入,直接从男主角夏洛身上讲起,从而切入整个故事,讲讲这第三个段落的主题:

当我们选择了梦想,却是空梦一场时,我们该要如何?

电影从开片到结束,给我们所塑造的“夏洛”这个角色,好像一直就是一个发着成为歌王的白日梦、毕业后未再挣过一分钱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并且还不知珍惜好媳妇的社会闲散人员。在参加高中暗恋对象秋雅的婚礼时,做了一场穿越回过去的南柯长梦,方才醒悟过来。

实际上,夏洛这个人物,是怎样一个角色呢?

就像我们认真分析《寻梦环游记》的时候,也应该要发现,不是谁捡到了埃克托的乐谱,都能成为歌神的一样。德拉库斯虽然为了个人名誉而不择手段,但他也是的确拥有足以匹配“歌神”二字的弹唱及表演实力的。不然也不可能,在往亡灵世界还能火八十多年。

夏洛,其实也是这样。

就像毒杀了埃克托后、只凭自己也仍然能成为歌神的德拉库斯一样,夏洛首先在高中时代,就确实原创过歌曲。其次即便是穿越回十八年前了,也仍然能记住这么多首,可以让他在之后红起来的经典名歌的曲谱与歌词,还把它们用超越时代的方式编作了出来……

或许这位男主角一开始,也本就不止是一位发梦青年而已。

在穿越之后的夏洛所回忆到的镜头里,我们也能看到,他的音乐梦曾经也诚挚无比。

在大排档里做过卖唱,媳妇冬梅还在旁边举牌应援。

那时候唱完了旁人还给打赏了十元呢,这一点倒是和冬梅说的“没挣过一分钱”冲突了。

也许只可恨是天公不作美,夏洛最终只活成了一个有大志无大才的、并不完美的遗憾模样。

只不过上天、或者说编剧,通过另一种方式补偿了他,就是给了他一位冬梅这样的媳妇,以及这样一次做梦让他醒悟的机会。

而女主角马冬梅,我们看起来似乎她是献祭了自己的青春芳华、去追求这样一位音乐浪子,虽然成功的在一起了,但过的还是白天给人拔罐、晚上蹬三轮,靠自己养着每天废躺在家、沉溺烟酒还死要面子的丈夫的艰辛生活的,一个如此可怜的家庭主妇。

外刚内柔的她不如伊梅尔达坚强,夏洛的才华更是远不及真歌神埃克托。

可实际上呢,我们认真想想,她却是我写到此处为止、所有的主角里,唯一一个做“对”了这道三选题的人。

她通过坚持不懈的付出,追到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家男孩、从小喜欢到大的男神夏洛。在丈夫追求梦想而不得,终日沉迷于烟酒的颓废状态下,仍然支持着丈夫那空虚的梦想,在他的才华不被任何人认可的时候,孤零零地举着那张自制应援牌在摇晃。

也许“和夏洛在一起”,就是她的梦想。

在这一刻,摆在她面前的这三个选项合并为了一个,也就是说,她已不必再选了。

于是,她对夏洛付出了她的真爱,她的诚挚换来了上天(编剧)给夏洛做上一次这种醒悟之梦的机会,来把这道题的解法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幸福”补偿给了他们。

所以在影片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小两口的生活开始越过越好了。

只是,在这个大团圆的happy ending里,仍有一份令屏幕后的我看着是心酸无比的遗憾,那就是夏洛的梦想,仍然没有实现。

上天(编剧)让他做了这场梦后醒悟,也许是要让他珍惜眼前人。

但也许是我不能体会的缘故,我实在还是无法看着,为了那最后小两口的“平淡幸福生活”,就此没有再逐梦音乐圈。

对冬梅而言,也许她做对了这道三选题。

但对于夏洛,他仍然跟埃克托这类一样,面对着选择时做出了选择,牺牲了梦想,获得了爱与家。

夏洛这个角色自己,也许是心甘情愿的吧。

可是我不愿意,我不甘心。

爽文毕竟是爽文,当影片放映结束、回到了现实后,想必屏幕前的各位同学、在这时候想想自己,一定都并不具备有夏洛这样的“男主命”,能在拥有才华的同时,还有一个死心塌地的迷妹追着吧?我想甚至可能有部分同学,就只有夏洛的那份“死要面子”或“沉溺烟酒”而已。

这就是正所谓现实比艺术作品残酷的地方。

荧幕里的世界,或许是一个值得我们向往的梦乡,是当我们在放下手机与键鼠、闭上双眼只安静地感受着风吹时,扪心所问所向往的一个世界。

于我而言,那也正是我笔下的世界,我键下的世界。

写到这里,我并不是要告诉同学们,像马冬梅一样寻求平淡并向生活低头、就能做对人生与命运的这道三选题,还是说像德拉库斯一样不择手段的抛弃一切并追求到极致、就能成功的收获名声。

在我的人生里,没有遇到任何一个奥利弗式家人在支持我,我的爷爷甚至刚好在我出生前一年去世,我连见都不曾见过。

之后我所成长的家族,也虽谈不上如里韦拉家一般决绝,但也并没团结到,半首歌就能让大家放下成见、再次欢聚一堂那么容易。

最后,我也跟屏幕前的各位同学一样,不是不想珍惜,而是确实二十二年以来,从不曾在生命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冬梅”的。

但即便如此,人生也永远是比艺术作品更离奇的,有些人的升级路线,比你看过最夸张的爽文都还更夸张,永远在超出你的想象。

不过,还是那句话。

表达着美好的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不是让我们用来对比现实的残酷与黑暗的。

我为什么要只选梦想?要做一个愚鲁的追梦人?要只写武侠?

因为我可以通过创作这些故事的方式,把这些对美好未来的愿景、这些真挚的思念都寄托在这些故事里,通过我的一个个角色们,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来最终向读者们、向观众们传达出去。

而这篇文章所希望的,就是屏幕前的每位同学,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还是之后,都能不愧对自己的内心,做出这道选择题中、那个令自己不会后悔的答案。

也希望能坚持看到这里的同学继续加油,你差不多已经看一半了。

然而,起点不让我一次上传超过2万字的章节,所以只能到这里按个暂停,然后大家可以去下篇接着看(下篇大概也是这么长)。(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