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卖报!宗室离婚官司,再添丑闻。”嘎吱,房门打开。“小孩,给我一份报。”“我这也来一份。”一大早,报童就开始在京城大街小巷叫卖。坊市内,家家户户打开房门,问报童买报。“离婚官司还没打完吗?上次看报纸,说是办了手续。怎么又闹出是非来?”众人好奇,纷纷翻到头版头条。果不其然,离了婚的两口子又开始打官司。“啧啧,这女人真够狠心的,竟然将府中家当全都搬空。连张床榻都没剩下,这叫一大家子人怎么睡嘛。总不能睡下人的床榻。”“女人用自己的嫁妆置办的家当,凭什么不能搬走!有本事拿公中的钱置办家当啊,就怕一文钱都拿不出来。”“人心不古啊!两夫妻过了大半辈子,什么矛盾不能解决,非得闹离婚。还闹到人尽皆知。丢人哦!”“真是丢人现眼!这个男人也是窝囊,亏他以前还是王爷,竟然还为了几件家具同女人打官司,真不怕丢人。”“脸面哪有钱财重要!就一闲散宗室,要不要面子也没关系。”“都说宗室过得跟叫花子似的,可你们看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光是一栋宅子就价值几十万两。我都情愿做这样的叫花子。”“光是有房子有什么用。吃饭养宅子养小妾子女下人,出门应酬交际,哪样不花钱。难不成还能指望一栋空荡荡的宅子吃饭吗?再说了,你没看到报纸上写啊,他们这个家,以前都是靠女人拿嫁妆银子养家。如今两口子离婚,我倒是好奇,这位曾经的王爷,要拿什么养家。”“就算没钱养家,也不能受这娘们的闲气。男子汉大丈夫,倒驴不倒架!面子得绷住了!”“等没钱吃饭的时候,我倒是要看看如何将面子绷住。”“你们就是闲操心!宗室,有少府供养。还怕没饭吃吗?”“饭是有的吃,就是没钱花!出门口袋空空,臊得慌!”“说的也是。男人口袋没钱,心里头不踏实。”“难道女人口袋没钱,心里头就踏实吗?要我说,无论男人女人,口袋没钱,都不踏实。”“这话有理!”京城小民看热闹,热情地加入这场离婚官司的讨论。读书人,尤其是京官们,却格外生气。“《大周生活秀》是越来越没有底线,正经事不报道,整日逮着两口子离婚,大书特书。真是臭不可闻!”“黄去病这人啊,真不行!亏他也算半个宗室,天天报道离婚官司,他就怕宗室脸面被丢光吗?”“哈哈哈,这话好笑。宗室哪有脸面可言!也就这几年,靠着宗室学堂管教,宗室年轻一代有了点长进。你看老的一辈,还是以前的德行,什么脸面,都是一群癞皮狗。”“慎言,慎言!虽然我们都清楚宗室是一副什么德行,可也不能毫无顾忌地说出口。”“生活秀堕落,在意料之中。这种没节操的报道,也不是第一回。真正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山河书院报》,竟然也跟着凑热闹,报道什么离婚。更过分的是,竟然在报纸上普及夫妻离婚的律法程序。他们想干什么?难道是想鼓励小民闹离婚吗?此举实在是用心歹毒!”“言之有理。生活秀上面的报道,当个乐子看,没人会放在心上。可是《山河书院报》的文章,就必须严肃对待。如果书院报果真有鼓励小民闹离婚的嫌疑,决不能纵容!”“说的有理!此事决不能纵容。”“参《山河书院报》一本!这事不给个说法,不算完。”一群官员闹了起来,事情就不再是小事情。《山河书院报》导向有问题,此事可大可小。御史们在早朝上唾沫横飞,抨击报业司,抨击山河书院,抨击礼部。礼部理应管束天下书院。很显然,礼部没有尽到责任。礼部尚书:MMP,此乃无妄之灾!他招谁惹谁了,站在金銮殿上,突然就被御史台喷了个狗血淋头。气煞人也。比嘴皮子,礼部可从未虚过谁。于是乎,礼部同御史台吵了起来。双方你来我往,帽子鞋袜齐飞,闹得金銮殿跟个菜市场似的。吵到最后,突然醒悟过来,他们干什么吵的。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分明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刘诏呵呵冷笑。你们吵架,关朕屁事!朕看热闹正看得津津有味,干什么突然将矛头对准朕!“陛下此言差矣!山河书院乃皇后娘娘创办,却不肯让礼部接管,不准礼部插手书院大小事情。如今《山河书院报》妖言惑众,陛下和皇后娘娘夫妻一体,陛下就该担起责任。”“妖言惑众?朕怎么没看到。朕只看到一群朝廷命官不顾体统,犹如市井泼妇吵嘴打架。这金銮殿啊,应该改名皇城菜市场才对。”礼部和御史台官员,纷纷低下头。有点丢脸。刘诏呵呵冷笑,“能懂得羞耻,也算有救。至于《山河书院报》,责令报业司督促报社整改。读书人写文章,得注意分寸啊!因为挑刺的人,都是你们同行!”撂下这句挑拨离间的话,刘诏果断退朝。朝堂上,暗流涌动。虽然皇帝刘诏的话不好听,但他说的是实话。历来挑刺的人,都是读书人的同行。至于帝王的态度,读书人自个不挑刺,皇帝也不会注意那么多。……报业司接到命令,前往《山河书院报》调查。然后,京城各大报纸,不再报道两口子离婚官司,而是枪口一致对准朝堂官员,噗噗噗,发动猛烈攻击。读书人骂人,那都不叫骂人,那就显摆才华和知识积累。你说他骂人,他一个脏字都没有。只看到引经据典,各种明朝暗讽。各种点名不点名辱骂。朝臣愤怒了!不是只有你们有文化,本官一样有文化。洋洋洒洒,反驳文章很快出炉。结果没有报纸肯刊登官员们的文章。MMP,欺人太甚!你们有报纸了不起啊!京城的报纸不肯刊登,就找外地的报纸。江南报业乐疯了。他们早就想进军京城市场,奈何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次,真是天赐良机。随着京城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富庶。京城一地,也成了各大商家必争之地。什么江南商行,岭南商行,西南商行,海外联合商行,北方商行,西北商行,甚至还有新成立的西凉商行……以及京城本土商行。这么多商行,在京城这片大地上竞争。绝对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报业也是竞争的一个点。江南报业抢得先机,一天时间内,就在报业司注册成立了江南报,登记了江南报业办公地点。各处挖人,加班加点,给足银钱,开足马力。熬夜一晚上,第二天,新鲜出炉的《江南报》登上了京城市场。第一场仗,就是和京城报业打擂台。为了打赢这场仗,江南商会斥巨资支持,各种造势。报童,报摊,这都是小意思。请戏班子,说书人,甚至青楼楚馆,全都加入了这场浩大的宣传攻势中。新出炉地《江南报》,像是一场狂风,席卷着京城报业市场。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称之为“江南速度”。借着《江南报》这个平台,官员同京城报业打起了口水仗。顾玖不关心口水仗,她很好奇《江南报》这波宣传攻势,这波出刊速度。“肯定有高人指点!厉害了!”“不愧是江南商会,敢想别人不敢想之事,敢做别人不敢做之事。胆大快速,舍得砸银子,有魄力。”顾玖对江南商会不吝啬赞美之词。当年,杨季整顿江南官场,江南商会受到波及,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想到,转眼江南商会又爬了起来。而且果断调整策略,放弃国内土地利润,跟着大势走,到海外圈地盘,种粮食开矿,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据海外行营的报告,海外生意做得最红火的就是江南商会。汝阳公主占据数个城池,同江南商会也开展了深入合作。顾玖想了想,吩咐下去,“明年办一场天下商会洽谈会。汝阳也该从海外回来了。”“娘娘想念公主,公主也一定想念娘娘!明年公主一定会回来的。”“本宫担心她在外面玩野了,乐不思蜀,不想回京。”“哪能呢!这里毕竟是公主殿下的家,她自然会惦记着。而且公主府已经修缮完毕,汝阳公主应该也想看一看自己的府邸。”顾玖笑了起来。汝阳公主的府邸,顾玖私下里补贴了一部分银钱,修得美轮美奂,不压于齐王府。另外,她还替二皇子刘衡,三皇子刘衠准备了府邸,都是按照亲王爵的格局修缮。账目一半走少府,一半走她的私库。甚至连用作修养的别院,也替孩子们准备好了。为此,刘诏时常抱怨,“你就是太宠他们!我们应该学父皇,修什么宅院,直接给一笔钱打发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