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二把手是领导,更是下属(1)(1 / 1)

当一把手难,当二把手更难9月上旬,绢纺厂仍然亏损,而且亏损额明显放大。市政府,黄子堤办公室。他听取侯卫东关于绢纺厂的汇报以后,将项波叫到办公室,斜着眼,问道:“项厂长,三个月前,你是信誓旦旦,现在有何良策?”项波一脸苦相,道:“工厂生产很正常,关键是销售环节出了问题。高小军和蒋希东一直把持着销售渠道,他们穿一条裤子,就是要搞垮绢纺厂。”黄子堤怒道:“你是厂长,难道是吃干饭的吗?难怪侯市长对你有意见。”项波讷讷地道:“蒋希东在厂里经营了十年,所有重要的销售渠道都是他们掌握。现在他们装傻充愣,死不承认这事,我准备另起炉灶,通过专业销售公司来建立新渠道。”黄子堤道:“有几成把握?”项波一咬牙,道:“六成。”黄子堤知道此事和易中岭有关,含糊地道:“这是企业行为,现在的政府不会管这么细。”又冷冷地道,“我再给你一个季度,如果不能扭亏,我也不好为你说话。”项波满头大汗出了大楼,回头骂了一句:“这些当官的,屁眼心心都是黑的,侯卫东想弄我,老子跟你没完。”市政府,侯卫东办公室。侯卫东看完批示,让办公室复印了一份,放在办公室作为备用件。桌上的红机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这个红机电话只有周昌全打过,侯卫东看了号码,很陌生,他客气地道:“您好,我是侯卫东。”“卫东,我是吴英,成津知青墓的情况如何?”“今年修缮过,很不错。”“在十月份,有老知青要来上坟。你最近亲自去检查一次,包括沿途公路,都要修一修。”侯卫东心知是首都那位神秘老知青要来,连忙给朱兵打电话,将此事布置了下去。放下电话,晏春平送了文件夹过来,第一份就是市政协《关于以改制促发展的建议》。看完全文,想起与步高见面时的情景,侯卫东暗道:“为了儿子,步主席也在出手。”此时,市长黄子堤案头上也摆着市政协《关于以改制促发展的建议》。他细细看完《建议》,心道:“绢纺厂的事和步海云并没有瓜葛,这是老子帮着儿子呐喊,他的用意还是在土地上。”看清楚这点,他提笔在上面写道:“绢纺厂有五千职工,稍有不慎,会影响稳定,请侯市长深入企业,提出扭亏为盈的具体措施。改制要经过充分调研,经专家论证以后,再提交到政府常务会研究,黄子堤。”黄子堤在出任市委副书记和市长期间,为易中岭弄了不少的地,为此和步海云生出了龃龉,想到了这一点,暗恨道:“早知如此,何必上易中岭的贼船,此人太贪心,迟早要将我一起拖入地狱。”每次想到这一点,他恨不得找把刀子捅死易中岭,可是到了如今,他深陷泥潭,越陷越深,无力自拔。坐在桌前想了一会儿,黄子堤下定了决心和易中岭谈一谈,于是拨通电话,道:“中午我到你那里去,我有事情跟你谈。”易中岭此时正在工地上,他听到黄子堤声音里透着少有的严肃,道:“黄市长,有什么指示?”“有重要的事情,电话里说不清楚,中午我们再谈吧。”易中岭隐约摸到黄子堤的心思,他马上给绢纺厂项波打去电话:“老项,合同什么时候签?”“下午,我们签合同,以后绢纺厂的销售大权就交给你。”项波以前当过厂长,可是十年前的厂长和十年后的厂长完全是两个概念,他已经被绢纺厂层出不穷的问题折磨得直掉头发。易中岭道:“不是交给我,是交给我们,所有利润,我们两人五五分成。”中午,黄子堤与易中岭两人单独坐在了一起。黄子堤知道绢纺厂是个火药桶,他苦口婆心劝导着易中岭:“中岭,最好别掺和绢纺厂的事情,国有企业太敏感,人太多,搞得不好就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易中岭背靠着椅子,用轻松随意的口气道:“黄市长,我不是掺和绢纺厂,而是帮助绢纺厂解困。蒋希东那一伙人把持了销售渠道,他们故意造成销售困难的假象,分明是要将绢纺厂困死。”黄子堤语气沉重,道:“中岭啊,现在房地产生意很好,你拿了几块好地,赚的钱已是几辈子吃不完了。你专心经营房地产,何必去沾染绢纺厂这种火药桶?”易中岭向来是胆大包天,胃口着实不小,此时绢纺厂这一块肥肉已经被他咬下一口,岂肯轻易罢手。他笑嘻嘻地道:“全国纺织行业早就产能过剩,市绢纺厂能活到现在已是侥幸,照目前这个趋势,绢纺厂最终要破产,我帮着他们搞销售,其实是行善。”易中岭用一捆一捆的钞票将黄子堤永远绑住,对于市长黄子堤的忠告,他就可以采用笑嘻嘻的轻松态度。他深信,有市长这个金字招牌,没有什么事情办不了。下午,易中岭与项波签订了销售协议。按照此协议,市绢纺厂的产品将部分委托凤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销售。签的是“部分”,有项波做厂长,“部分”的份额可以很大。按照易中岭的打算,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增值的利润截留下来,一年最少是千万之多,扣除必要的费用,即使与项波平分,也是一笔大数目。更重要的是,凤云公司其实间接控制了市绢纺厂。这也是项波对蒋希东等人的反制。合同签订以后,蒋希东很快在第一时间拿到合同副本。复印之后,带着复印件来到侯卫东办公室。此时,侯卫东已经得知了合同内容。看罢合同,他有意对蒋希东道:“如今绢纺厂产品积压严重,占用了宝贵的流动资金,由凤云公司来销售,是一种尝试。”蒋希东是纺织行业的老手,经营多年以后,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他控制了销售也就控制了绢纺厂的利润。此时,项波这一招,思路上与蒋希东基本一致。他黑着脸,道:“侯市长,签订这样的合同,后患无穷。凤云公司其实控制了市绢纺厂的命脉,虽能解一时之渴,却种下了无穷的麻烦,而且,能不能解一时之渴,还是未知数。现在厂里职工听说此事,情绪很激动,我尽量做工作,可是若厂里拿不出有效措施,很快就难以为继,到时绢纺厂就会成为定时炸弹。”侯卫东不动声色地道:“毕竟这是一条路子,行不行还没有试。如果这样不行,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突然出现的黄、易、项组合,将蒋希东谋划数年的计划全部打乱。此时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他也就不遮掩企图,道:“用这些修修补补的措施是隔鞋搔痒,只有通过改制才能彻底救活企业,否则绢纺厂是死路一条。破产以后,六千在职和退休职工就得由政府给饭吃。”此话里已经有了赤裸裸的威胁,侯卫东用如刀的眼光看着蒋希东。蒋希东黑脸黑面,凛然不惧。过了一会儿,侯卫东收回了眼光,缓和了口气,道:“你把真实想法写成报告,交到我手里,我先看一看。”蒋希东大大地松了一口气,道:“侯市长,我两天后交方案给您。”两天后,蒋希东交来报告,他的方案很明确,实行MBO方案。侯卫东将报告锁在了抽屉里,他知道只要正式提出绢纺厂改制方案,就等于与黄子堤彻底决裂。决裂以后,或许还有更大矛盾或者是困难。为了此事,他和小佳也有争执。小佳是听吴英谈起此事,才知道他坚持要改制,劝道:“你完全可以等着绢纺厂糜烂,然后再提出改制,这样就不用得罪黄子堤,还可以办成事。再说,非得改制吗?”侯卫东原本不打算给小佳透露此事,没有想到吴英给小佳说了此事,道:“等到绢纺厂糜烂,就不是改制,而是破产。我作为分管副市长,明明可以阻止破产之事发生而不作为,这是失职。”小佳说了老实话:“我们不缺钱用,你又是最年轻的副厅级,省里关系也已经建立起来,只要稳扎稳打,迟早会是正厅,甚至走上省级领导岗位也不是不可能。你为什么要冒险,我不能理解。”侯卫东沉默半晌,道:“到了现在这个级别,我觉得应该有所作为。否则,还不如当一个富家翁,潇洒过生活,何必还要费心费脑。”从学校毕业到上青林开始,侯卫东并没有明确的理想,而是被生活推着走,他的成功有着偶然性。出任县委书记以后,他渐渐有了政治理想,到了副市长岗位,其想法已经与以前有了较大区别,以前是为了生活,如今是为了事业。小佳没有他的感受,因而不理解他的行为。9月28日,侯卫东接到了吴英的电话:“小侯,上次给你交代的事情办好没有?”侯卫东向来将吴英的事当成头等大事,道:“吴厅长,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