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因为曹魏特殊的军事制度,单靠张辽一个人就足以消灭掉当时进攻合肥县八成以上的孙吴军,甚至还极有可能在战场上真得将孙权生擒活拿,也说不定。
而在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所采取的军事制度,既有一部分相同之处,同时,却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在边境上,尤其是曹魏和孙吴的边境上,敌对双方采取的都是世兵制和世袭领兵制。
世兵制,具体来说,在边境上屯住的军队,并不是一个将领来统领,而是由多个将领统帅一定数量的士兵,屯住在边境上的城池,遥相呼应,防御敌军的进攻。也就是说,只要统兵的将领没死,或者没有违反重法,他一辈子都可以作为将领屯住在边境上。
这样的军事制度自然有其好处,一则,统兵的将领可以就地屯田,就地补充和训练士兵,将领和士兵相处的久了,在战争中,将领就可以做到如同臂指一般。
二则,减少自己政权里出现拥兵自重的现象。
每一个将领屯住的地点中,兵力都是有限的。
历史上逍遥津的相关记录中,说张辽只用七千人的部队,就打破了孙吴十余万的军队。
逍遥津之战,肯定是一场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这毋庸置疑,但是,交战双方的真实兵力对比有没有这么夸张,是存疑的。
金珏根据他自己的判断,认为,孙吴出兵顶多也就是五六万,赤壁之战,曹军加上投降的荆州兵,也就是十万左右的兵力,都敢号称八十万大军,那么,孙吴出兵五六万,号称十万大军,也并不是太夸张。
而张辽那里呢?
事实上,曹操出兵远征汉中郡,将张辽、乐进和李典三将,留在江北,防御孙权的进攻。
三将手中的兵力肯定是以张辽为多,但是,也不会太多,顶多也就是三四千人。
而世袭领兵制,顾名思义,就是在世袭上。
比如,鲁肃病逝之后,孙权虽然将鲁肃所统帅的军队交给了吕蒙,但是,当鲁肃遗腹子鲁淑长大后,孙权又让他领兵当上了将军,虽然其统管的兵力远不及他的父亲,但是,相比于周瑜和吕蒙的子嗣,鲁淑算得上江东世杰第二代继承人当中,混得第二好的人了,仅次于陆康。
而曹魏与东吴军事制度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宗室领兵的态度。
尤其是曹魏立国的中后期,也就是魏明帝曹睿登记之后,他开始尊崇四大顾命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
曹真和曹休分别担任大司马和大将军,分别成了与蜀汉或者东吴交战的大都督。
而司马懿暂时取代了被曹丕气死的夏侯尚,担任荆州方面的都督。
反观东吴方面,孙氏一族人丁兴旺。
不只是孙坚的子嗣,孙坚的哥哥孙羌和弟弟孙静,他们二人也有不少能力出众的子孙当上了将领,比如说孙贲,孙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