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坚壁清野之策,固然避免了幽州境内剩余的郡国县县城再次被鲜卑人攻占。
整场战争期间,除了战争初期,被轲比能部攻占了的下落县和涿鹿县之外,鲜卑人两路大军却再也没有能够攻破任何一座县城。
哪怕是高幹所在的沮阳县,此县城在战争期间被六万围困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可是,一直到塞外传来下雪的消息,轲比能只能选择下令退军的时候,最终也没有能够将之攻破。
即便上谷郡太守高幹从一开始既没有重视乌丸司马阎柔提前了五天送来的军事情报,又没有能够听从属下的建议,及时派人出城焚烧掉上谷郡境内六个县,甚至是只是沮阳县境内耕地里庄稼,为轲比能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围困沮阳县县城,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主要就是粮食基础。
足可见,这个策略从整体上而言,是对的。
沮阳县攻防战,此一战,轲比能帐下就死了两万多汉人士兵,而沮阳县县城里,表面上,高幹对外宣布,只战死了三千名守军,可实际上,外界保守估计,城内战死的青壮年肯定超过了万人。
若是轲比能从其他郡县境内攻破足够多县城,或者掳劫到足够多数量的汉人百姓的话,他未必不会硬逼着汉人士兵或者普通百姓参与到极为残酷的攻城战。真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沮阳县真有可能会陷落于轲比能之手。
而最终,因为轲比能没有出兵与张辽交战,也没有再派兵夺取被张辽占据的潘县和雊瞀县,亲自带兵到代郡的吕布,在陈宫和司马懿的极力劝阻之下,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出兵与轲比能交战。
并不是吕布军现在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因为袁绍。
在整个第一次鲜卑人南侵的战争进程当中,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从开始一直到结束,哪怕亲外甥所在的沮阳县县城被鲜卑人团团围困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期间派出了无数的死士到冀州,到易京城袁绍军驻地球员,可是,不论是袁绍,还是淳于琼却始终都未派出一兵一卒的援军。
对此,在战后,袁绍当然也有他的解释。
第一,袁绍相信自己的外甥高幹最终能够顶住压力,守住沮阳县。
第二,第二次黑山贼之乱,因为化名为张良的郑度的乱入,使得这次变乱的规模不断扩大,而袁绍之下的冀州各方面的损失也在逐渐扩大。
这种情况之下,袁绍当然要首先保证他在冀州统治的稳固性为第一要务,说实话,上谷郡就算是全丢了,袁绍也不会太担心,冀州北方还有涿郡,而上谷郡的北方最重要的抵御鲜卑人的关隘——居庸关所在的居庸县,依然还在乌丸司马阎柔的手中。
只要这两个地方不丢失,冀州北方的安全依然还是可以保证的。
第三,对于袁绍而言,相比于鲜卑人,公孙瓒才是他心中扎的最深的那根刺,而且,还是独刺,一天不攻破易京城,一天不杀了公孙瓒,袁绍都不会觉得安心。
不过,即便是如此,吕布也没有让鲜卑人好过,现在还无法与轲比能进行正面交锋,但是,吕布却可以向被出兵攻打鲜卑西部单于步度根部。